□通讯员 刘妍
驱车来到平泉市平泉镇好运来草莓采摘基地,一排排整齐的大棚映入眼帘。棚外寒风阵阵,棚里却温暖热闹。“1月份开始,我们的草莓就结果了,平均每天能有40多人来采摘,生意特别好。”基地负责人李向阳从2014年开始种草莓,短短4年的时间,成了村里的“百万富翁”。
“这几年寒假,我都领孩子来摘草莓,一是让孩子出来感受一下乡土气息,再就是他家的草莓口感好、无公害,吃着放心。”住在城区的王女士说。
退伍转业的李向阳,想要干一番事业,胆大心细的他,多次到北京新发地农产品批发市场了解行情,发现京津冀市场对草莓的需求存在商机,于是决定自主创业。了解了平泉市在农业方面的相关政策后,2014年,李向阳顺利地申请租赁了四合园村180亩土地,建成113个设施大棚,并获得了政府十几万元的农业产业结构性调整设施补贴。解决了土地和设施大棚问题后,他领着聘请的技术专家一头扎进基地,着手草莓种植。从最初的繁育草莓品种,到后来的授粉结果,每一个环节他都不敢掉以轻心。2015年1月份终于收获了甜蜜的果实,实现了每棚1万元以上的收益。
“我们种出来的‘红颜’草莓,每2个月结1次果,不但个头大、口感甜,还能经得起72小时的长途运输。”李向阳的草莓除了有机可控的优良品质之外,还有线上线下多种销售渠道。据了解,好运来草莓有一大部分是被运到北京新发地农产品批发市场进行批发,同时,也在快鲜网上进行销售,日均成交300多单。
随着草莓生意越做越红火,2017年李向阳开始扩建草莓种植基地,先后在平泉镇西坝村、康杖子村、黄土梁子镇租赁土地近300余亩,增建大棚196个。随着大棚的扩建,目前他的草莓的年产值已达800万元。
一个人富不算富。作为党员的李向阳,还不忘拉动百姓共同走上致富路。康杖子村村民康巨荣就是其中一员,老伴患有腰椎病,康巨荣为了不给儿女添更多的麻烦,就近在好运来草莓园区打工。“像我们这种文化程度不高、年纪大的人,一般没有人愿意雇用我们。现在在园区打工变成了我们的好出路,我平均一天能赚七、八十块钱。”
据了解,好运来草莓采摘基地先后吸纳23户贫困户入股分红,为25户非贫困户提供园区打工的就业机会。同时,园区还免费提供草莓种植技术,带动当地村民的就业,提高了村民的收入。小草莓改变了村民百姓的生活,让大家过上了好日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