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3版:乡村振兴

藁城区:提“颜值”塑“气质” 高质量推进美丽乡村建设

屯头村宫灯博物馆。王林红 摄

▲高素娥(左一)在日光大棚内指导村民草莓种植。 刘雪蕾 王林红 摄

▲日光温室引进了温室物联网智能管理技术,实现了自动化管理。图为杜村生态产业园。王林红 摄

□记者 王林红

“美丽乡村建设让整个村庄变漂亮了,村民的幸福指数也提高了。不出远门就能挣到钱的日子过着踏实。”12月17日,在石家庄市藁城区梅花镇屯头村宫灯加工车间,正在工作的老杨对记者讲述着美丽乡村建设带来的好处。

近年来,藁城区坚持把培育发展富民产业摆在美丽乡村建设工作要位,立足“农村要美、农民要富、农业要强”主基调,全面深化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改造农村人居环境,实现农民就地增收致富。“美丽乡村”成为藁城区新农村建设的响亮品牌。

“内外兼修”塑造美丽乡村“高颜值”

12月17日,走进藁城区岗上镇杜村,展现在记者眼前的是一幅美丽的乡村画卷:水泥路面干净整洁,家庭院落错落有致,排水沟渠修砌整齐,健身广场设施齐全,墙体的设计风格分外清新、引人注目。

“以前农村人羡慕城里人的生活,现在反过来了,城里人羡慕咱的生活,看看我们的居住环境,真可以拿出来好好地夸一夸。”正在杜村文化广场晒太阳的村民李荣彩说。

杜村以新农村建设为契机,以建设新农村、生态村、最美乡村、幸福农家为载体,多轮驱动、多项并举,新农村建设事业取得了健康长足发展,蝶变的小村庄让百姓收获了满满的幸福感,成为人赞人夸的省级美丽乡村。

杜村的变化仅仅是藁城区美丽乡村建设改造提升的一个缩影。

近年来,藁城区在建设美丽乡村中,按照“环境美、产业美、精神美、生态美”要求,以民居节能改造、绿化美化村庄、“两改三清一拆”等工作为重点,全面推进美丽乡村建设。

大力实施农村人居环境整治三年行动计划,以农村垃圾、污水治理和村容村貌提升为主攻方向,每年投入5436万元环卫经费持续抓好村内卫生环境,实现农村生活垃圾日产日清,全区所有村实现垃圾市场化运营全覆盖,2018年完成厕所改造15867座,4个镇、26个村实现生活污水通过管网集中处理,全区乡镇村主街道硬化率及亮化率达到90%以上,乡村环境更美,居民生活质量更高。

“下一步,我们将按照‘宜居、宜业、宜游’的目标,全力扮靓美丽乡村院落,积极推进水源污染治理、河长制等环境保护工作,坚守生态红线,精心打造美丽乡村‘升级版’。”藁城区农工委副书记常利波说。

“富美共建”搭建美丽经济大舞台

“村容村貌改造好了,仅是做好了‘面子’工程,还应当重视发展集体经济,建立让村民增收致富的长效机制,做好‘里子’工程。”常利波说,以美带富、以富建美才能保持美丽乡村的持久美。

明清风格的仿古建筑、温馨独特的民俗客栈、汇集当地特色的商品……如今,梅花镇屯头村处处是美景,令人流连忘返。

2016年,屯头村被确定为省级美丽乡村建设重点村。近年来,藁城区将美丽乡村建设与乡村旅游相结合,以宫灯产业和文化为基础,对该村开展了环境综合整治,外修“颜值”;同时,整合资源开辟农民致富新途径,内练“气质”,高标准规划和建设屯头村宫灯小镇,实现了宫灯产业的提档升级。

据了解,在该村2002户人家中,从事宫灯相关产业的达1600余户,目前形成了以屯头村为中心,辐射周边十几个村的宫灯产业基地,从业者达七万余人。“我们生产的宫灯有18个系列,200多个品种,年产量高达8000万对,年产值近11亿元,占到全国总销量的80%以上。”屯头村村委会主任苏永清介绍。

藁城区把增加农民收入、促进农民致富作为着力点和落脚点,围绕宫灯、板材、农产品加工等特色产业,鼓励引导广大群众闯市场、搞经营,着力培育富民产业,实现从“美丽环境”到“美丽经济”的嬗变。目前,全区收入500万元以上的农产品企业达136家,市级以上农业产业化重点龙头企业达34家,民营经济总量达到2.2万家,从业人员达到24.3万人。

“我们将按照‘整合资源、形成合力、突出重点、打造亮点’的原则,突出‘一轴两翼’的工作重点和规划布局,重点推进都市休闲农业园区建设、品牌农业、美丽乡村旅游度假区建设等工程,加快完成全区《2018—2020年乡村振兴战略规划》。”常利波说。

“真抓实干”提升广大群众获得感

美丽乡村建设,产业是载体,增收是目标。如何在生态宜居的基础上,带动产业发展,让百姓拥有更多获得感?近年来,藁城区始终坚持把美丽乡村建设与培育富民产业同谋划、同建设、同发展,不断提高群众的幸福指数。

“想让村民的生活更好,必须关注乡村持续发展,想办法让村民不用外出,就能在自家门口挣到钱。”杜村党支部书记高素娥介绍,在村“两委”的带动下,该村成立了藁城区禾苗种植服务专业合作社,以“党支部+合作社+农户”的模式运作,带动100多名妇女就业,600多户村民致富,并辐射带动周边村庄发展设施产业。园区对面建立了200多亩的葡萄园,促进了杜村及周边村庄的经济发展,促进了村民增收。

“家里的地流转给村集体,每年有一笔固定收入,我在合作社打工,每个月能挣两千多块钱。”在杜村生态园工作的杨女士说,在家门口就能挣钱,啥都不耽误。

在藁城区,通过产业鼓足“腰包”的农民还有很多。据了解,近年来,藁城区发展美丽乡村建设的同时,不断完善就业平台,始终把重点项目、民营企业、三产服务业作为吸纳农村富余劳动力、实现农民向产业工人华丽转身的“孵化器”。截至目前,全区24.3万农民实现了家门口稳定就业。2017年,全区农民人均纯收入达17626元。

2018-12-28 2 2 河北经济日报 con32833.html 1 藁城区:提“颜值”塑“气质” 高质量推进美丽乡村建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