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6版:区域保定

——易县改革开放40周年巡礼(下)

红土地上的绿色交响

□通讯员 冯英华 记者 李艮春

走进易县,就走进了绿色。无论是城市还是乡村,目之所及,总跳动着鲜活的绿色,感受到一派盎然生机。

千年古县,绿色易州。易县素有“七山一水二分田”之称。全县山场面积254万亩,其中有林面积117万亩,森林覆盖率达31.58%。在发展中,一代又一代的林业人在历届县委县政府的支持下,接力造林、护林、营林,让平原披绿,荒山披锦,让绿色真正成为易县的发展底色和金字招牌。

发展的强劲节拍

“绿化太行山,易县要先行”。1980年代,易县掀起绿化荒山的高潮。“七五”期间,太行山绿化工程被列为全县十大工程项目之一。从1980年代末到1990年代初,易县飞播造林面积达到60多万亩。从“责任山、自留地”两山到户到“四荒拍卖”,从“林改”集体林权制度改革到退耕还林、封山育林,易县积极争取“三北防护林”“太行山绿化”“首都绿化”“德援、日援、澳援”等国家项目资金支持,造林绿化进程不断加快。

提起易县林业发展,“全国绿化奖章”获得者、易县林业局原局长田明君无限感慨:“正是有了县主要领导的高度重视,因地制宜的机制举措,干部群众愚公移山的精神,才打开了易县林业发展的总闸门。”

易县历届县委县政府把绿色发展理念深深植入全域发展战略,把林业作为“一把手”工程来抓,统筹协调,压实责任,整体联动,形成县、乡、村三级齐抓共管,职能部门合力攻坚的工作格局,领导重视、部门支持、百姓响应成为一种工作常态。强化机制引导。“谁造林、谁管理、谁受益”的造林机制变荒山成宝,山区群众挑土上山,全民造林,全县涌现出一大批先进典型。石家统村、中独乐村被全国绿化委员会命名为“全国造林绿化千家村”,紫荆关镇、甘河净乡成为全国林改确权的先行乡镇。全县治理荒山百亩以上的达到上千户,全县生态经济林中,非公有制林业占到80%以上。强化利益引导。为进一步激发植树造林活力,提高造林成效,易县每年拿出200万元的专项资金投入植树造林,对栽植标准高、集中连片的造林给予资金奖补,极大激发和调动了造林户的积极性。强化技术引导。通过与河北农大、河北林大等高校建立长期合作关系,吸引专业人才回乡就业,在独乐、西山北、塘湖等乡镇建立“产学研”三结合基地,促进新技术、新成果转化。近年来,全县引进林果新品种30多个,推广果实套袋、设施栽培等林业先进实用技术9项。易县先后荣获“全国营造林先进单位”“全国退耕还林管理先进单位”“全国林业系统先进单位”等荣誉称号。

不竭的律动音符

坡仓乡宝石村人许金兰出生于1932年。1978年,他受命担任坡仓乡村联办林场场长,并先后任坡仓飞播林区场长和林业站站长。他带头造林、护林,获评省级劳动模范,并荣获“全国绿化奖章”。

易县林业局原副局长张文成回忆起早期的林业工作,说得最多的便是“艰苦”与“感动”。林场用地都是地处偏远、荒凉贫瘠的山地和坡角次地,为彻底改变这里的落后面貌,易县第一代林业人背起铺盖卷,一头钻进大山。张文成说:“那时候搞林业的是一下雨就往山上跑,为啥呀,就是为了趁着那点水多种活两棵树。条件是真苦呀,累了就在地里的窝棚里打个盹儿。”

1979年,省科委决定河北农大与易县共同承担《易县阳谷庄山区综合治理试验研究》项目任务,该项目获省科技成果二等奖。

当年,易县林业局技术干部阎叔芳扦插育苗当年出圃试验获得成功,于1982年荣获保定地区科技成果三等奖。随着林业的发展,易县林业技术人才如雨后春笋成长起来。林业技术干部缪国印、张志安、张云生、卓玉尚等一代又一代林业人扛起易县林业技术发展的大旗,先后在省、市获得重大奖项。通过开展培训下乡、技术下乡,易县还涌现出了一大批土专家。现如今,全县林果技术能手达到5000余人。这是一支作风扎实,讲求奉献的队伍。易县的沟沟坎坎都留下了他们的身影。林业技术干部张旭在一线奉献18载,最终倒在了工作岗位上。张云生、纪秀民、卓玉尚等一大批林业技术干部以绿一片荒山为乐,以富一方百姓为荣,以交农民朋友为幸,汗水洒到哪里,就把绿色播种到哪里,果实就长到哪里。他们用自己的青春与汗水在易州大地上,谱写着对绿色的呼唤与追求。

共鸣的美妙旋律

种下一棵树就给大地种下绿色希望,植下一片绿就为生命创造一方美好家园。2015年,易县县委县政府提出“全域旅游、全景易州”发展战略,着力加快京南生态文化旅游名城建设步伐。

狼牙山景区从新中国成立后狼牙山国有林场建立,到1993年成为省级森林公园,再到2005年被评定国家级森林公园,这里已经成为集“红色教育、绿色休闲、多彩观光”为一体的综合性景区,吸引着全国各地的游客到这里感受红色文化与绿色情韵。景区旅游接待由2010年的不足30万人次发展到如今的超300万人次。

清西陵景区最引人注目的便是浩瀚的古松林。在一代代林业人的精心管护下,陵区内尚遗存有清代栽植的古松1.5万株,成为现今中国规模最大的人工古松林。2017年、2018年,这里连续举办两届徒步大会,良好的生态环境吸引了包括世界冠军在内的全国各地健身爱好者参加,进一步彰显出清西陵的生态之美和文化之美。

丰富的林业资源不仅促进了易县生态游,还带动了林果、苗木、香菇、林板加工等相关产业的发展。展望明天,易县林业局局长许明信心满满地说:“围绕增强人民群众获得感,易县新一代林业人将不断完善多元化生态价值转化和共享机制,切实把‘绿水青山’变成‘金山银山’,真正让群众成为生态文明的主导者、建设者,共享生态文明成果。”

2018-12-18 ——易县改革开放40周年巡礼(下) 2 2 河北经济日报 con31791.html 1 红土地上的绿色交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