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记者 孙晋康 郑建卫 杨金文
〉〉
编者按
脱贫攻坚是一场硬仗,越往后难度越大。只有激发各个层次内生动力,才能让脱贫可持续、致富有干劲。记者在承德各地采访时发现,激发贫困户内生动力的关键是振兴乡村产业,让贫困户不出远门就有工作可做、有钱可挣;而振兴乡村产业的关键是激发能人返乡创业的内生动力,这就需要设计科学的政策体系;同时还要激发扶贫干部的内生动力。这三个层次的内生动力,一环紧扣一环。如何激发这三个层次的内生动力,考验的是地方党委、政府结合当地实际进行顶层设计的能力,承德市委、市政府探索出了一条可行之路。
“不能一味怪贫困户太懒、太胆小,谁不想过上好日子?过去我们贫困户想脱贫致富,但找不到门路啊!”11月8日上午,平泉市平房村53岁的农民姜瑞令说。
经过前几年的帮扶,承德市条件相对较好的贫困人口都已经实现脱贫。现有贫困户大部分年龄老化,有些人还是致贫因素叠加的复合型贫困户。他们缺乏技能、资金和勇气,难免自信心不足,产生“等靠要”的懒汉思想。精准脱贫必须让他们看到出路、增加希望、迸发热情,激发出自身的内生动力。
“三零帮困”模式 解除贫困户就业的后顾之忧
“前几年振邦公司来这里建了一个农业园区,去年我承包了振邦的一个大棚种葡萄,收入4万多元,全家脱了贫。”姜瑞令说。
振邦公司是平泉市闫杖子村的闫志远返乡创建的。闫志远说:“公司在市委、市政府的支持下,建立了农业园区,把大棚赊给贫困户承包。公司聘请专家进行技术指导,收获的果蔬产品由公司收购,承包户真正零风险,只要照着做就能挣到钱。”
承德市在脱贫攻坚中面临三大难题:一是现有贫困户基本都是“老大难”,缺少资金投入,无法迈出发展产业的第一步;二是很多贫困群众担心市场风险,迫切需求风险更小、门槛更低的帮扶带富方式;三是有的贫困群众致贫是由于常年患病,或家里有病人、孩子,不能外出务工挣钱。
省人大常委会副主任、承德市委书记周仲明说,针对这种情况,承德市委、市政府通过顶层设计,要求凡是有贫困村的乡镇,都要打造1个以上的脱贫示范产业(园区),让贫困户通过免费承租实现投入“零成本”、经营“零风险”、就业“零距离”。在全市依托各类经济合作组织,振兴乡村产业,用“三零帮困”模式解除贫困户就业的后顾之忧。
(下转第二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