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1版:头版要闻

黄骅 冬枣长成“金蛋蛋”

□记者 董达

红红绿绿的冬枣挂满了树枝,已有一些枣农满面笑容地在冬枣林中收获着一年的期盼。9月17日,记者来到黄骅市滕庄子乡孔店村,感受到了枣农们丰收的喜悦。

尽管现在还没到冬枣大规模上市的时候,已有来自全国各地的货车集聚在孔店冬枣交易市场,呈现出一派忙碌景象。

规模种植

打响黄骅冬枣品牌

“我们村每家每户种冬枣,是名副其实的冬枣种植专业村,全村有1.5万多亩冬枣树。这些冬枣树就是大家伙的‘摇钱树’,冬枣就是村民们眼里的‘金蛋蛋’。”孔店村村委会副主任孔令国说。

“我家种了30亩地的冬枣,按现在的行情来看,除去人工等成本,今年能净赚20万元左右。”枣农腾义山说,“虽然现在路上已经能看到不少来自山东、山西、北京的大小货车,但这跟冬枣大规模上市时的火爆情景差太远了。”

黄骅冬枣大规模集中上市时间基本在每年的国庆节前后。届时,会有来自全国各地的枣商聚集在孔店冬枣交易市场。

到底是什么原因让这些“金蛋蛋”备受消费者青睐呢?

“个大、皮薄、肉厚、核小,肉质细嫩而酥脆,酸甜适口,营养价值高。黄骅冬枣在我们那里很畅销!”河南安阳枣商王先生给出了答案。

黄骅市是冬枣的原产地,已有近千年栽培历史,而孔店村从2007年起开始大规模种植冬枣,积累了丰富的种植经验,村里的枣农个顶个都是冬枣种植专家。

孔店村不仅种植冬枣,还有不少企业开始进行冬枣深加工——生产脆冬枣和枣酒。“目前我们这里的7家规模较大的脆冬枣加工厂,既解决了枣农们后期冬枣出售难的问题,还丰富了产品链,提高了产品附加值!”孔令国告诉记者。

目前,黄骅市共发展冬枣面积15万亩,遍及全市9个乡镇、270个村,涉及7万农户。规模化、标准化种植助黄骅冬枣打响品牌。

科技驱动

开启产业发展新征程

黄骅市滕庄子乡朱里口村的一片翠绿的冬枣林中,有12个大棚格外显眼,记者走进棚内,发现里面种植着冬枣树。

“两个月前,我的一个客户将棚里种植的冬枣送去天津农科院进行农药残留检测,结果显示,我们的冬枣基本无农药残留,客户对此非常满意。”黄骅市坤发冬枣专业合作社负责人刘建敏说。

“大棚种植冬枣的好处可多了。抵挡气象灾害、实现无公害绿色生产、冬枣提前两个月上市……这都得益于政府部门把我们列入冬枣标准化生产示范园。”刘建敏说。(下转第二版)

2018-09-28 2 2 河北经济日报 con25859.html 1 黄骅 冬枣长成“金蛋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