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银员、投资顾问、人力资源经理……
□记者 季明 周蕊 潘清
收银员、银行柜员、客户经理、投资顾问、人力资源经理,在不少机构的报告中,这些都是未来将被人工智能取代的“高危岗位”。那么,和AI抢工作,这些行业的从业者究竟怕不怕?
——机器“一秒”收银,超市收银员“有点慌”
随着AI、大数据和物联网技术的使用,零售行业正在逐步呈现“无人化”的趋势。在上海、深圳、杭州等地,“无人便利店”乃至“无人超市”,都正在让收银员、理货员等职业“岌岌可危”。
17日在沪开幕的2018人工智能大会上,不少企业展示了“无人零售”新科技。比如,广州图匠数据公司带来的“AI智能货架”可以自动监控和识别货架上的库存变化,及时通知补货,成为理货员的“眼睛”。
“70后”的王女士在沃尔玛已经工作12年了。“超市刚刚推出自助收银渠道的时候,30来个收银通道一下子占掉10来个,这个时候还是有一点慌的,”王女士说,自己还发现,附近的盒马鲜生等新零售门店里,收银员大多时候的工作变成了指导消费者学习使用自助收银通道。
“收银员没有什么职业门槛,工作的重复性也比较高,但终归还是有年龄层比较高一些的消费者,至少这个岗位在我退休前应该还是存在的。”王女士说,自己也主动去学习了公司推出的“扫码购”等新技术,“对零售业的未来还是很有信心的”。
——AI自己都会招聘筛选了,HR怎么办?
在电商平台、视频网站甚至是资讯app上留下足够的“足迹”,在算法帮助下,AI自动识别并推送的内容往往越来越“懂你”,同样的故事也在招聘行业内悄悄发生。
看了足够多招聘信息后的应聘者,点击了足够多应聘者简历的招聘方,“BOSS直聘”首席科学家薛延波说,通过大量数据的学习,AI正在把应聘者的简历和招聘方的告示还原出更加立体的维度,化解“纸片人”的问题。
“80后”互联网企业首席人才官万佳从事HR工作多年,她发现通过招聘与应聘两端“去中介化”的互联网沟通平台,应聘者逐渐从原本的“二维的纸质简历”变成“三维立体的人”,招聘流程的效率大大提升。
“管人”的HR,未来是不是还要“管AI”?可以24小时上班、不用给加班费、不担心跳槽、不会粗心犯错、过程数据细致留痕、情绪稳定……万佳说,“谁来管理AI”这样听起来很“科幻”的话题,离我们其实并不远。
——对!就是他“带领”机器人 来抢你的岗位!
“00后”胡腾是来自上海交通大学2018级电子信息与电气工程学院IEEE试点班的学生,未来计划向计算机科学方面(AI方向)发展。
在胡腾看来,大部分的传统行业在未来几十年依然是安全的,但纯体力劳动和初级脑力劳动的岗位“未来比较危险”,比如“无人工厂”带来的“机器换人”等。
机器人“抢”岗位,也让“指挥”机器人的岗位变得越来越吃香。人力资源行业巨头中智对2700家样本企业进行的调查显示,2018年市场为人工智能类岗位应届生提供11557元的起薪,远高于应届毕业生的平均起薪。
中智人力资源管理咨询有限公司副总经理彭平根指出,人工智能研发方向的岗位未来看好,“随着未来几年人工智能科班出身的应届生陆续进入市场,相信收入水平还将有明显涨幅。”
(据新华社9月17日电)
——机器人取代银行柜员 也许还能取代客户经理和投资顾问?
走进银行网点,第一个前来欢迎你的大堂经理也许不是人,而是机器人,这样的场景对居民来说已经越来越常见。随着网上银行、手机银行等新平台的成熟,银行柜员的大量服务内容正在被聪明的机器替代,甚至被认为拥有一定“专业护城河”的客服经理乃至投资顾问,也被机器人“抢”了不少活。
艾方资产总裁兼投资总监蒋锴介绍,通过机器学习和深度学习,人工智能可以完成海量数据的收集、识别和分析,自动生成交易的信号,相对投资顾问而言“又快又好”。艾方几年前已经开始研发人工智能的相关策略并将其应用到实盘中,大幅提高了投资绩效和交易效率。
今年31岁的范小姐是上海一家大型股份制银行的网点客户经理,她每天工作的重点是给客户打电话,为其资产配置提供建议。
三年前,范小姐所在的银行推出了智能客服,一些常规的外呼服务和简单的理财建议都可以由机器人来完成。
柜员之后,下一个被机器大量替代的职业是客户经理?范小姐认为,现阶段,一些较为复杂的理财产品仍需要人工讲解并进行风险提示,而客户也还不太习惯与机器人对话,更愿意与人交流。
机器人七年后职场挑大梁
世界经济论坛9月17日发布的一份报告显示,到2025年,机器人将承担职场中超过一半的工作,尤其将在会计、客户管理、邮政、工业和文秘服务等领域取代人类。
这份报告主题为“就业岗位的未来”,在全球范围调查企业人事主管和高级管理人员。那些企业占全球产出70%。
报告说,现阶段,29%的工作由机器人承担;到2025年,这一比例将升至52%。机器、算法或用于解决问题的电脑处理程序都将发生快速变化,“这将创造1.33亿个新就业岗位,从而弥补目前到2022年间被取代的7500万个岗位”。
同时,市场营销、客户服务、电子商务和社交媒体等行业需要“人工技能”的岗位将有所增加。从现在到2022年,航空、旅行和旅游业将尤其需要重新培训员工。员工自身同样面临“再回炉”压力,尤其是在“创造力、批判性思维和说服力”方面。
报告说,终身学习和提高适应性将成为一种全面趋势。
报告指出,新增就业岗位将在质量和永久性方面发生“重大改变”,进而对工人和社区构成威胁,各国政府需要就此在社会保障方面作好准备。(王逸君)
9月17日,一名工作人员在大会现场为参观者演示如何在“24小时智慧超市”购买商品。
新华社记者 丁汀 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