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记者 郑佳洵 闫思宇
“在家千日好,出门一时难。”这句传了多少代的老话,道出了离家外出的艰辛。
如今,越来越便捷的公共交通已大大提升了百姓的幸福感。无论在家,还是出门,都可以成为爽心悦目的好事、乐事。
地铁——迈向“国际庄”的重要一步
8月16日,是我国的传统节日——“七夕”,在石家庄地铁“七夕”主题列车里,记者看到地铁车厢门采用牛郎和织女的卡通形象全景包装,当车厢门开启、关闭时,牛郎织女的距离也随之分离、相聚,为地铁增添了几分浪漫意趣。
随着石家庄地铁1号线和3号线一期首开段工程于去年6月26日正式开通试运营,石家庄从此进入了“地铁时代”。开通短短一年多的时间里,石家庄地铁因其快捷、舒适的特点吸引了众多市民。
陈先生是地地道道的石家庄人,他自豪地对记者说:“石家庄地铁在乘车秩序、乘车环境和乘坐体验等很多方面都表现优异。地铁的建成开通,标志着咱们向‘国际庄’的目标又迈进了一大步!”
今年52岁的张大爷在家人的帮助下,学会了自己买票、换乘。“前几年跟着家里人去北京的时候坐过地铁,当时就想,地铁出行真是又快又方便。没想到,这才短短几年,石家庄地铁也开通了。速度快,坐着还很稳当。”
记者了解到,由于石家庄的换乘站设计成“T”字换乘,因此换乘的距离被大大缩短,换乘时相当便捷。此外,石家庄是同类城市中第一个获批使用A型车的城市,所以相较于其它很多城市,石家庄地铁的车厢更宽敞。
公交车——从“走两三里”到“开到自己家门口”
公交车是人们出行最常用的交通工具,也是展示一个城市形象最直观的窗口和名片,与百姓生活密切相关。随着改革开放和城市建设的发展,我省的公交也发生了巨大的变化。
“1992年的时候,我们都管公交车叫‘大通道’,那个时候车上是三个门,每个门口都有一个售票员,负责售票、报站、疏导人群。当时车里没有空调,每到夏天,穿着化纤工装的售票员跟车一两站就会出一身汗,一捂就是一身痱子。”亲历了省会公交车变化的吴会兰说。
吴会兰今年46岁,是石家庄市公共交通总公司2路车队2路线的一名普通司机,同事们都亲切地喊她“吴姐”。在吴姐的眼中,公交车的变化太大了,小到车里的座椅、售票的方式,大到运营的线路、经过的站点,总的来说,就是变得“更宽敞了,更舒适了,公交站点更多了,覆盖的范围更广了,市民们出行也更方便了。”
“原来走两三里地才有一个公交站,现在公交站点比那时多太多了,感觉公交车直接开到了自己家门口,去哪都特别方便。”石家庄市民卜女士向记者讲述了她感受到的公交出行变化。
市民切身感受的同时,一连串成倍增长的数字更是直观反映出公交的快速发展。据悉,始建于1956年的石家庄市公交总公司,到1990年代末,运营的市内线路仅18条,营运车辆共1094辆。到现在,该公司运营车辆5730辆,运营线路230条,其中主城区114条,三区一县115条,线路长度达到了3877.7公里。
“不仅仅是线路多了,咱们的服务也提升了不少。”吴会兰说,服务标准不断提高,规范、人性化的服务使市民对公交出行的满意度越来越高。
共享出行——追求健康与时尚
当共享出行的理念火遍全国时,我省各地也纷纷赶上了这一潮流。
在石家庄、保定、沧州等地,“共享单车”“共享汽车”“共享电动车”纷纷出现,很多市民切身体验着共享出行方式带来的便利,解决了“最后一公里”的难题。
“小黄车”是市民对ofo共享单车的爱称,这种共享单车基于移动App和智能硬件开发,为都市人群提供便捷经济、绿色低碳、更高效率的城市共享单车出行服务。在各公交枢纽、商超周边等人流量较密集的场所,街边整齐摆放的“小黄车”已然成为了城市一道亮丽的风景线。拿出手机扫描二维码,短短几十秒钟完成解锁骑行,共享出行已经从最初的“有点新鲜”,成为现在的“习以为常”。
在河北师范大学的校园内,几乎很少见到学生自己购买的自行车,取而代之的是各企业大量投放的共享单车。“我们觉得这样很方便,同时也解决了毕业时丢弃自行车造成浪费的问题,既省钱又环保。”大三学生李茹说,“我认为这应该是社会发展进步的一种体现,我们通过共享这种方式,节约了社会资源,达到了环保的目的。”
目前,除了共享单车,还有各种大型平台推出“顺风车”等服务,让百姓能够以较低的成本和能源消耗到达出行目的地。
出行方式变化的背后,实质上是观念的转变。几十年前,人们把坐汽车当作“体面”,几十年后,人们踩单车出行,追求的是健康与时尚。时代的变迁,让出行有了更多选择,绿色、快捷、舒适正成为大众出行新的关键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