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讯(通讯员郭冠琼 朱玉红)近年来,邢台市积极整合养老医疗资源,探索“医养结合”养老新模式。在这一改革创新过程中,该市财政部门通过统筹财政资源,发挥财政政策和资金带动引导作用,全力保障“医养结合”改革发展,取得明显成效。
为确保有效推进此项工作,该市财政部门明确医养机构可同时享受医疗、养老行业相关政策,并统筹运用民政养老服务机构、人社医保基金、卫计委基本公共卫生服务等方面优惠政策;对新建医养育机构,按照每张床位2000—4000元的标准给予一次性建设补贴;对连续运营一年以上符合条件的,按实际入住老人占用的床位数,给予每年1200元的运营补贴。
2016年,该市将巨鹿县作为试点县,探索启动“医养结合”养老改革模式,推行“五险”之外的“第六险”——长期护理险制度,缴费标准为每人每年50元。资金统筹额度的比例根据护理消费水平动态调整,覆盖范围为参加职工基本医疗保险和城乡居民基本医疗保险的人员。参保人因年老、疾病、伤残等原因长期卧床已达或预期达6个月以上,生活完全不能处理,病情基本稳定,符合规定条件的,均可享受护理保险待遇。
为让更多老年人享受到“医养结合”养老服务,该市财政部门将医养机构资金作为优先保障的重点予以支持,采取财政预算安排及其他多渠道筹资办法,解决资金需求问题。巨鹿县财政部门安排1080万元启动资金,从医保结余资金中划转1452.3万元、县财政安排补助资金527.4万元,保障改革顺利推进。下一步,该市将在巨鹿试点成功经验的基础上,进一步加大财政投入力度,助推医养结合产业持续发展,真正实现“老有所养、老有所依、老有所乐、老有所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