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记者 郑世繁 通讯员 张凤天
今年6月30日,尚义县南壕堑镇30户贫困户如期迁居满克图村集中安置区。至此,全县建设的大青沟恩泽苑、南壕堑马莲小镇、小蒜沟纳岭新村等6个集中安置区都按时完工验收并交钥匙;全县贫困村依托光伏电站、特色种养、乡村旅游等扶贫产业在建项目都在高效推进……这一切折射出尚义在脱贫攻坚中深化干部作风整顿催生出新变化、新气象。
挖出穷根才能“翻身”
尚义县是国家扶贫开发工作重点县,截至2017年底,全县有建档立卡贫困村89个,建档立卡贫困人口25841人,分别占总行政村和总农村人口的52%、17.86%,脱贫攻坚任务繁重而艰巨。在实施新一轮扶贫攻坚战略中,该县虽做了大量的工作,但在国家、省脱贫攻坚成效考核中,因工作存在脱贫攻坚主体责任落实不到位、产业覆盖率低等问题,导致全县扶贫绩效考核在全省位次倒排,县主要领导被约谈。
沉重的思想包袱像贫困一样压在了全县广大干部的身上,今年4月份,王占理受命接任尚义县委书记。
如何扭转工作被动局面,打好脱贫攻坚翻身仗?
王占理变压力为动力,一上任就加班加点全身心投入工作,仅用1个多月时间就走遍了全县89个贫困村。白天走村入户调研,晚上挑灯夜战组织召开县委常委会、党政班子联席会等不同形式的会议专门研究专题扶贫工作,群策群力,共同查找分析造成工作问题的根源,积极研究问题整改方案,完善落实工作推进举措。
通过深挖细剖,集中“会诊”,他们深刻地认识到,造成前期扶贫攻坚工作被动局面,除受自然资源、立地条件、产业基础等比较劣势因素制约影响,更主要的是县、乡、村各级干部对扶贫攻坚工作的思想认识、政治站位未能达到应有的新高度,干部工作按部就班,四平八稳,工作作风漂浮,内生动力不足。缺乏以“后天”的超常付出来弥补“先天不足”穷则思变的工作态度和干劲。特别是党的十八大以来,全县310名干部因工作违法违纪受到组织处理后,造成一些乡镇干部思想包袱较重,产生了对工作不敢负责、不愿负责的心理,暴露出“只要不出事,宁可不干事,遇到矛盾绕道走、碰见困难躲着行”的推诿扯皮、敷衍塞责问题。
对症下药开“良方”
尚义县委、县政府坚持问题导向,组织全县各级干部,特别是县“四大班子”领导深入开展大反思、大讨论,使全县自上而下形成脱胎换骨转作风、脱皮掉肉抓实干的共识。利用一个月的时间,(下转第二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