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5版:特刊

转型智造新跨越 绿染新区满目春

——沙河经济开发区高端突围绿色发展纪实

园区一角

□ 张蕾

春到中国玻璃之城,沙河生机无限。倾听智能制造、高端突围的铿锵步履,沙河经济开发区正在展现别样精彩。

去年,沙河经济开发区实际利用内资14.8亿元,引进外资2280万美元,火热的项目建设全力驱动着园区的产业转型升级;与此同时,单位GDP能耗保持逐年下降趋势,单位生产总值能耗由2010年底的1.4226吨标准煤/万元,下降到1.0257吨标准煤/万元,每重量箱玻璃能耗由16千克标准煤下降到13千克标准煤……

一升一降的鲜明对照正在唱响沙河经济开发区绿色经济的主旋律。

转型发展,彰显着沙河经济开发区锐意进取、扎实奋进的实干品质;绿色发展,开辟了沙河经济开发区科学发展的一片广阔天地。

1

转型升级 提档升级

全局设计 多管齐下

一个区域的发展,必定映衬着鲜明的时代背景。

沙河市玻璃产业肇始于上世纪80年代,在30年的发展历程中,沙河成长为中国玻璃城,让沙河人自豪和骄傲,平板玻璃年产量约占全国总量的20%,年产值320亿元。然而,原片玻璃产量占总产量七成之多,产能过剩、低水平竞争大量存在,企业竞争力不强,经济增长方式粗放,生态环境压力重重。沙河的玻璃产业走到了发展的拐点处。要破解难题,唯一的选择就是推动供给侧改革,加快发展方式转变!

“沙河的玻璃产业必须加快调整重构,提质增效,不断优化玻璃产业供给结构,靠供给侧改革推动玻璃产业实现绿色发展、创新发展、转型发展。”沙河市委相关领导的话铿锵有声。

聚合力,优布局,沙河市全力推进产业集聚,高标准规划经济开发区,推进玻璃产业向集约化、循环型方向发展,推动玻璃企业入驻园区,吸引人才、技术、项目、资金、信息等要素合理优化集聚,形成集原片生产、深加工、市场销售等产供销一条龙体系,大大提升了产业集聚水平。

产业转型升级是一场硬仗,没有敢抓敢管、敢于碰硬、敢于担当的作风,再好的蓝图,也变不成现实。在上级党委和政府的领导下,沙河市经济开发区紧紧抓住市场环境倒逼的时机,加快淘汰落后产能,同时通过推进技术改造、加速创新引智等措施鼓励企业提档升级,

“十一五”和“十二五”期间,沙河市共关停落后玻璃生产线268条,淘汰落后产能9618万重量箱,分别占全国“十一五”和“十二五”淘汰产能任务的158%和56%。2016年压减玻璃产能1919万重量箱,2017年又对260万重量箱产能进行了断水、断电及封存,分别占河北省淘汰玻璃产能任务的88%和52%。

压减过剩供给,力推产业“轻装上阵”。去产能是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任务之首,更是沙河玻璃产业转型升级的前提。

如今,沙河经济开发区有玻璃生产企业26家,玻璃加工企业600余家,已投产优质浮法玻璃生产线43条,玻璃总产能达1.6亿重量箱,占全国平板玻璃产量近20%。玻璃产品呈现多样化,通过大力发展工艺玻璃、美术玻璃、功能玻璃等,切实延伸产业链条,提升产品附加值,满足市场各类需求。5条超薄、彩色玻璃生产线,其产品价格由原来的1重量箱60元左右提升到100元左右。深加工产品“多元化”,高标准规划建设了8个玻璃深加工园区,累计发展深加工玻璃企业600多家,年产值达230亿元,占玻璃产业年产值的65.7%,附加值从每平方米10余元提高到几十元、几百元甚至上千元。其中,兴峰玻璃熔晶玉石、科正3D激光内雕镜等6个产品填补国内空白,彩盛玻璃拼镜等2个产品填补北方空白。

与此同时,沙河经济开发区不断收获荣誉,2014年被科技部授予“国家火炬沙河现代功能与艺术玻璃特色产业基地”荣誉称号,被省委宣传部列入“省十大文化产业聚集区”。2015年被授予“中国玻璃工业绿色产业化基地”称号。2017年各项经济指标位在全省各类开发区中位于前列,实现主营业务收入605亿元,财政收入13.5亿元。

数字记录经济社会发展历程,真实地见证着沙河经济开发区的变化。“凤凰涅槃式的重生、脱胎换骨式的转变”,这番语惊四座的话,是国家环保部对沙河市玻璃行业转型升级的肯定,全国人大常委会领导和全国政协领导也对该市玻璃行业转型升级予以了充分肯定。沙河以被列为国家级“玻璃产业压减产能提质增效转型发展试点”为契机,积极打造传统产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沙河模式,许勤省长对此作出肯定性批示。

随着沙河湡水经济开发区与沙河经济开发区合并发展,沙河经济开发区一体两翼的格局基本形成,东区主要以玻璃建材为主导产业,西区主要发展先进装备制造、新材料、新能源、通用航空设备等新兴产业,培育发展了金沙河面业、龙星化工、万隆陶瓷、凯特饲料等多家知名企业,包括河北博远科技有限公司不锈钢板材,填补了国内技术空白;河北中玻新材料股份有限公司生产的“望美”牌门窗已在央视打响品牌;河北沙桥铁路器材有限公司产品位列行业前三甲,填补了河北省在铁路项目上的空白。

下一步,沙河经济开发区将进一步优化产业结构,一方面实现玻璃产业的转型升级及深加工的蓬勃发展,重点发展电子信息玻璃、新能源玻璃、特种玻璃、玻璃制镜及卫浴、家具家电玻璃等;另一方面围绕“沙河·房山高端装备制造产业园”“中欧智能制造产业园”“沙河航空产业园”“北清科技谷信息产业园”“湡久新材料新能源产业园”等特色产业园,重点发展工业智能机器人、3D打印、动力锂电池、充电桩制造、新能源汽车、汽车零部件、无人机研发制造、通用航空、新材料、新能源、电子信息装备研发及制造等产业项目。

2

腾笼换鸟 马不停蹄

聚集优势 强力推进

实践证明,只有退的坚决,才能进的淋漓畅快!

沙河经济开发区的决策者身体力行刷新着产业内涵,让开发区在一次次的破旧立新中找到了更大的发展空间。

去年以来,沙河经济开发区围绕主导产业,坚持内引外联、多方出击,开展了丰富多样的招商活动。积极“走出去”。以招商对接活动、行业高端展会为契机,积极赴北京、上海、广州等地对接洽谈项目。开展自办招商活动,大力“引进来”。成功举办2017第四届、第五届中国·沙河玻璃工业博览会和2017’河北沙河艺术玻璃应用供需对接会。

打好转型升级牌,强化高端产业聚集意识,沙河开发区乘势而上:中显裸眼3D智能显示项目一期工程已进入试生产;浙江大学校企研发基地建设正在顺利推进;河北工业大学冀南工研院已准备进入启动阶段;湡久新材料公司生产的乐可力汽车玻璃多功能涂料开创了国内外玻璃深加工行业革命性先河,入选2017上海车展5大黑科技。另外,包括湡久新材料二期项目、金沙河面业二期项目和汽车冲压件及焊接总成部件项目等12个在建项目将陆续投产;包括正康高效清洁燃气项目、页岩气水力压裂液项目和冀中能源玻纤项目等3个项目将陆续开工;包括MPV整车研发制造项目、兰迪真空玻璃项目、循环经济产业园项目、触控一体机项目和动力锂电池项目将陆续签约。去年3月21日,由中国质量认证中心主办的全国知名品牌创建示范区暨2016年区域品牌价值评价结果发布会在北京隆重举行。经过专家的层层讨论与评审,从有形资产、无形资产、技术创新、质量和服务等方面对“沙河玻璃”品牌价值做出综合评价,给出88.28亿的市场估值,位列中国制造业区域品牌30强榜单。同时,专家对“沙河玻璃”区域品牌潜在价值给出预估,估值为285.3亿元,入围中国最具潜力区域品牌30强,全省排名第一。这一成果揭开了开发区品牌战略的新篇章。

沙河经济开发区相关负责人坦言,当前,沙河经济开发区仍处于传统产业的转型升级期、新型产业的培育增长期、优惠政策的转化调整期,必须顺势而为,不遗余力地推动产业升级转型。发展壮大。在新一轮如潮涌动的项目建设现场,艰苦奋斗,开拓创新的沙河经济开发区正以时不我待、只争朝夕的劲头大干苦干,一股聚集着发展的强劲动力正在蓄势升腾。

去年以来,沙河经济开发区协调中国建筑材料联合会、中国建筑玻璃与工业玻璃协会、河北省建筑材料工业协会等在沙河联合举办“沙河玻璃产业转型升级、提质增效座谈会”,围绕去产能、去非标、节能减排、稳增长、增效益工作目标,形成共识意见和措施,为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引导沙河玻璃产业转型升级,提供了坚实保障。

为玻璃产业转型升级提供人才战略支撑,2016年10月27日,由沙河经济开发区管委会、河北建材职业技术学院和沙河市聚美同创玻璃产业发展有限公司“政校企”三方合作成立的全国首家高职玻璃大专院校——河北建材职业技术学院现代玻璃学院(二级学院)在秦皇岛揭牌成立。在中华职业教育社、中国建筑玻璃与工业玻璃协会、全国建材行业教育教学指导委员会和沙河市委市政府的大力支持下,去年9月27日,现代玻璃学院开学典礼在秦皇岛举行。截至目前,现代玻璃学院在秦皇岛建材学院校区的中高职学生有320人,在沙河综合职教中心校区的学生有80人。

在提升玻璃研究院等科研平台研发转化水平的基础上,沙河进一步加强与武汉理工大学、河北工业大学、浙江大学等大专院校的战略合作,浙江大学校企研发基地建设正在顺利推进,科技创新对转型发展的支撑作用进一步增强。

立足产业升级发展的大背景,沙河经济开发区全力抓好人文、法治、政务环境建设,以亲商、重商、富商的服务理念为导向,按照“简捷、周到、诚信、高效”的服务宗旨,对入驻企业和投资项目需要办理的相关手续全程实行“一站式”“一条龙”服务。不断创新服务企业方式,加快综合服务平台建设,在工艺提升、文化创意、品牌建设、金融贸易、人才引进等方面为企业提供专业性、快捷式、低成本、零距离的优质服务。

“环境是生产力,更是竞争力。谁能够创造更好的发展环境,谁就能够吸引更多的生产要素,谁就能够掌握率先发展的主动权。” 沙河经济开发区负责人直言。单纯扶持个别企业,解决不了产业发展的根本问题,建立可供产业永续发展的支持性平台才能授人以“渔”。为此,该开发区加快申报河北(沙河)玻璃现货交易中心进度,筹划全国玻璃交易中心、全国玻璃行业的信息中心、定价中心和玻璃金融中心,推动沙河玻璃产业转型升级。目前已经完成申报材料的编制工作,正在逐级向上级政府申报。

3

绿色蓝图 巨擘描绘

发展攻坚 再谱新篇

一个工业结构偏重的城市,一个环保压力沉重的城市,已经从被动应付中走来,开始重新塑造城市的环境形象。

今年,沙河经济开发区深入贯彻习近平总书记系列重要讲话精神,以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的发展理念为指导,启动了全国绿色示范园区和省级文明单位的创建工作,努力打造宜业宜居宜游的产城融合示范区。

既要金山银山,又要绿水青山。沙河经济开发区要以更强的责任意识顺势而为,以更大的发展气魄乘势而上。

建区以来先,该区后投入资金18.5亿元进行基础设施建设,修建配套排水管道65公里,覆盖全区的排水管网全部投入使用;开发区内全部通水;投入运行的220KV变电站1座,110KV变电站3座,35KV变电站8座,完全可满足区内企业用电需求;区内各厂主要利用玻璃窑炉余热进行供暖;两座污水处理厂和一座垃圾处理厂投入运行;天然气主管道总长达58公里,年供气能力为15亿立方米;开发区内已建立污水处理厂两座,每座污水处理厂日处理能力为5万吨。

去年以来,该去更是大力开展大气污染综合治理攻坚行动。采取集中行动、分区巡查、定点监控等形式对重点区域、重点时段、重点企业进行地毯式、推土机式排查、整治和取缔。经过二十余次集中清理整治活动、数十次专项清理整治活动,共计摸排整治散乱污企业247家,有效地净化了开发区发展环境。继续化解过剩产能、提前冷修关停。完成了省市下达压减平板玻璃260万重量箱任务。并在玻璃企业开展深度治理。凡是使用湿法脱硫工艺的玻璃、造纸等工业企业,全部完成脱硫装置加装湿电除尘器或实施半干法脱硫工艺改造;凡是辖区内玻璃企业全部换装新式在线检测系统和上马备用环保处理设施。另外,在玻璃行业的源头上,推广集中式清洁煤制气项目,实现玻璃行业清洁能源改造,末端上,推广玻璃窑炉RECO全效趋零排放技术;五是燃煤锅炉淘汰改造。共计淘汰10蒸吨以下燃煤锅炉54台,圆满完成了上级下达的淘汰任务。

建设全国绿色示范园区,这是沙河经济开发区发展理念的一次飞跃,发展方式的一次转变,沙河经济开发区站在了发展的新起点。这一战略目标,既非水到渠成的易事,也绝非遥不可及的奢望。在这场历史的角逐中,唯有奋力起跳、全力争取,沙河经济开发区的发展才能“一步一重天”。

据悉,接下来,沙河经济开发区将深入开展以“广栽树、多种花、不露土”为主要内容的增植补绿工程,以“改立面、亮路灯、罩路面”为主要内容的美化亮化工程。

加大增植补绿力度,组织实施绿化提升工程,加快组织实施道路绿化工程,确保雨季植树和今冬明春高标准绿化到位;抓紧实施绿化增补工程,增加道路两侧的绿化密度和宽度;在主要道路交口节点增加绿地立体种植,新建设一批绿地工程或景观小品,打造五彩缤纷的绿色景观游园。

积极开展企业拆墙透绿和见缝插绿工程。按照“拆违建绿、见缝插绿、破墙透绿、破硬还绿”的要求,实行网格化督导,按照宜树则树、宜草则草的原则,积极引导企业搞好厂区绿化和门前绿化,营造全民参与绿化良好氛围。

创新举措,提升绿化管理水平,提高园林绿化保护意识,坚持建、管、养并重,优先采取政府购买服务的方式,逐步推进园林养护市场化,实现园林绿地设施维护精细化。

加大面貌改造力度,组织实施美化提升工程,提升开发区品位。强力推进美化亮化工作,打造道路靓丽景观。在纬三路、329省道、经五路等主要交通要道加快推进亮化工程,使之与绿化相匹配,构筑“白天看绿化、晚上看亮化、全天看美化”的园区面貌。

2018-05-17 ——沙河经济开发区高端突围绿色发展纪实 2 2 河北经济日报 con15152.html 1 转型智造新跨越 绿染新区满目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