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版:特刊

桥西区金融创新开发区扬帆起锚

金融中心

把握历史机遇 加快金融要素聚集发展

在国家发展战略的大背景下,石家庄迎来了承接京津金融功能外溢、推动金融产业集聚发展的重大历史机遇。2017年2月20日,石家庄市委、市政府正式批准了桥西区启动桥西金融创新开发区建设工作。

金融创新开发区以自强路金融一条街为中心,以维明大街、建设大街、中山路、裕华路两侧合围区域为主体,占地面积4.079平方公里。区域内现有商业楼宇50余栋,商业面积189.67万平方米。聚集有各类金融机构1121家,其中,省、市级金融机构374家,全市80%以上的省级金融机构总部坐落于此。2017年,金融产业纳税额达57.6亿元,已经成为全省的金融聚集高地。

桥西区将金融创新开发区建设作为“一号工程”,举全区之力全面推进。成立了由区主要领导为主任的筹建工作班子,坚持顶层设计理念,在多方考察学习、多轮对接研讨的基础上,科学确立了桥西金融创新开发区的总体发展定位:打造成“河北省金融中心”、“京津冀金融副中心”、“雄安新区金融服务桥头堡”。

明晰实施路径

各项创建工作有序推进

桥西区委、区政府确立并实施了“2345”发展战略。

坚持“两个先行”:“规划先行”、“设计先行”。

积极对接国内外一流策划设计团队,围绕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的发展理念,瞄准未来城市建设的高起点、高标准,全力做好金融创新开发区总体规划方案的设计。按照总规要求,聘请国内外顶级设计公司做城市设计和单体建筑方案设计,打造形态各异、特色鲜明、颇具魅力的城市名片。

打造“三个平台”:投融资合作平台、招商引资平台、金融产业孵化平台。

按照“政府主导、市场化运作”的方式,成立由政府独资的投融资平台公司和做地公司,参与土地整理、基础设施建设、区域项目开发、项目招商及运营等工作。

通过整体租赁、改造提升,将华联商厦打造成科技金融孵化器,将于今年第三季度正式开园。充分发挥其集聚金融上下游产业的“虹吸效应”、实施科技创新的“带动效应”、培育领军企业发展的“辐射效应”。

组建了2支高水平专业招商团队,积极开展精准招商、订单式招商,实现建设和招商双推进。一年来,已与57家行业领军

企业签约,意向签约企业引资规模约280亿元,年税收贡献预计达15亿元以上。

积极探索“规划设计+产业聚集”、“产业基金+开发建设”、“科技创新+孵化器”、“产学研投+创新链条”等创新模式。与中国科学院金融科技发展中心、中国工信部赛迪顾问研究院等10余家单位建立了战略合作关系,有力扶持、壮大一批省内龙头企业、科技型小巨人企业和金融创新机构。桥西金融创新开发区被评为“2017年度京津冀金融服务实体经济十大机构”。

打好“四个攻坚战”:腾笼换鸟攻坚战、项目腾退攻坚战、征地拆迁攻坚战、环境提升攻坚战。

2017年,通过腾笼换鸟,盘活了老交行大楼、华联商厦等楼宇,整合闲置空间资源达12万平方米,对即将建成的启锐大厦、绿地公馆等楼宇进行整体定单式招商,激活增量近10万平方米的商业办公面积。

率先启动1.5平方公里核心区域的开发建设,金世界三期、南花园二期、华融富邦金融广场3个项目力争年内全部完成征迁任务。老火车站区域按照市政府建设中央商务区的要求加快推进。初步在核心区建成自强路、永安路2条专业金融街区以及总部聚集、业态齐全的中央商务片区。核心区建成后,将新增商务楼宇42栋及2个大型综合体,新增商务办公面积190万平方米。

通过对自强路、站前街和老火车站广场实施夜景亮化提升工程,树立开发区的崭新形象。

做强“五大片区”:实现“一年打基础、三年出形象、五年见成效”的奋斗目标。

按照“整体规划、分步实施、循序渐进、滚动开发”的原则,依次推进老火车站片区、中山片区、维明片区、东华片区、休门片区的改造建设,新建项目19个,总投资700多亿元。

着眼未来发展

打造京津冀第三极金融高地

桥西区将坚持以党的十九大和全国、全省金融工作会议精神为指导,紧紧围绕“双创双服”和构建“4+4”产业发展格局的总体要求,以传统金融为基础、以科技金融为引领、以产业金融为突破、以金融创新为抓手,大力实施“金融+”计划,整合优化传统金融资源,培育和发展新兴金融业态,创新金融服务链条,激发金融主体活力,三年内将金融服务范围辐射到全省,切实增强金融服务实体经济的能力。

通过3-5年的时间,桥西金融创新开发区入驻金融机构达2000家以上,构建起“互联网金融圈”、“融资租赁圈”、“民间资本圈”、“基金圈”和“金融服务外包圈”,金融产业年纳税额比2016年翻一番,步入全国税收“百亿开发区”行列。(黄惠)

2018-05-17 2 2 河北经济日报 con15093.html 1 桥西区金融创新开发区扬帆起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