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记者 郑白 武新杰 霍少轩
生态文明建设进行时
近年来,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对居住环境的需求也越来越高。作为城市的“绿肺”,城市公园绿地不仅能够改善城市的自然生态环境,还可以为城市居民提供充分享受休闲和游憩的空间,对提高人们生活品质至关重要。
如何利用城市绿化惠及民众?未来的“园林河北”是什么样子?近日,我们请到河北省风景园林与自然遗产管理中心主任朱卫荣、河北省风景园林学会副理事长兼规划委员会主任郑占峰、河北省城乡规划设计研究院风景园林所所长李品三位嘉宾围绕“园林城市绿色惠民”的话题来进行讨论。
公共设施不断完善
主持人
现在越来越多的人喜欢选择外出游玩,公园景区的内部设施是否能够满足民众需要,成为了大家热议的话题之一。有一位叫“悠悠”的网友问,公园景区内的公共设施现在是什么样的标准呢?
李 品:国家在公园的建设、设计,包括以后的维护等方面都有比较完备的标准管理体系,不同历史时期是有所差别的。随着人民日益增长的需求,我们的标准也正在不断调整完善,这是一个过程,也是一个逐步满足人们需求的过程。
朱卫荣:今年我们正在推行厕所文明,“小厕所,大民生”,公园风景区的厕所也同样在推行厕所文明。我们一是要建更多的厕所,满足人们的需要,同时我们还要提升厕所的品质和标准,包括我们第三卫生间的要求都在考虑当中。
郑占峰:在公园的设施方面,不只是卫生间,还包括它的休息设施、服务设施等方面都会不断得到提升。河北园林建设随着投入的不断提高,水平越来越高。
主持人
网友“远方的家”提出:现在周末想带家人和孩子去公园玩,可是市里的公园附近不好停车。从规划角度来说,未来公园游园的停车问题可以得到改善么?
李 品:随着城市的发展、经济的增长,家庭汽车的普及使得人们对公共设施的使用要求有所增加,活动半径也跟原来不一样了,所以我们需要从公园的区位以及城市功能来综合考虑。
城市外围建了很多的绿带、公园,这些地方按照当下的设计标准,设施都是比较齐全的,比如停车的数量等都在逐步的完善起来。
郑占峰:不同时期,公园建设的国家标准是不一样的,未来随着社会的发展,我们的指标还会越来越完善。在努力满足大家私家车停车需要的同时,也呼吁有更多的朋友去改乘公交,绿色出行。
“智慧园林”更智慧
主持人
在互联网时代,不得不提的就是“智慧”二字,现在“智慧城市”建设已经渗透到人们生活的方方面面,那么,在“智慧园林”建设方面,我省又做了哪些工作?
朱卫荣:“智慧园林”是“智慧城市”的一个组成部分,“智慧园林”还是一个比较新生的事物,正在逐步加以推进。比如在植物上悬挂二维码标识,扫一扫就知道关于这个植物的信息。或者通过“数字园林”来加强城市的管理,甚至科技的支撑工作。怀来县把数字化技术用在城市的给水灌溉工作当中,通过给水技术来控制浇水量、时间。
公园的安全监控管理上,我们要求将监管全覆盖。衡水园博园有呼救系统,可以自动报警。这些工作都是我们在数字园林或者智慧园林中一些探索,今后这个步伐还需要再加大。
郑占峰:“智慧园林”伴随着“智慧城市”的建设会越来越深入,特别是在建设基础数据库、强化管理水平上。还有一个方面就是满足居民对园林绿地使用方面的数据共享。比如,花期、温度、PM2.5等情况数据的可视化,让大家能够及时了解身边环境的技术指标,对自己的健康呵护更加到位。
未来的“园林河北”
主持人
为了推进城市生态建设,国家先后提出了森林城市、园林城市和公园城市三个概念。这三个概念有什么不同呢?现在我省正在推进的是哪种城市建设呢?请畅想一下,未来的“园林河北”大概是一个什么样子呢?
朱卫荣:这三个“城市”我们都在全力推进。“森林城市”主要是推动城郊森林化、城区园林化,从我们住建系统来讲,我们更多的是推行“园林城市”。我们会按照省级园林城、国家园林城、国家生态园林城这几个目标去推进动态管理。进一步调整结构、提升品质,让我们的好山好水好风光进一步和城市相融合,提高居民的生活水平。
“公园城市”是新近提出来的一个新的概念,我们也正在研究和解读。“公园城市”给公众提供更多公共绿色空间,是为老百姓服务的,真正体现一个“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城市就像一个大公园,人们在这里生产、生活和居住。
在公园当中建城市。这样我们从更大的范围,更系统的角度去研究我们的城市建设工作,去研究我们的园林绿化工作,让它更完善,让老百姓行走在绿树当中,徜徉在公园里,生活在幸福中,这是我们对未来生活的一种美好畅想。
网友留言
@Hun:近年来,明显感觉到我们城市园林绿化工作步伐加快了,交通配套、硬件设施齐全、健康舒适的环境,让心情愉悦度大大提升。
@菲菲:我们中国是世界园林之母,中国园林艺术号称是中国文化四绝之一。未来希望把自然的山水之美纳入到城市中,看得见山、望得见水,才记得住乡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