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记者 赵晓慧
盛会待客至,古城迎君来。4月25日,随着第十一届中国·石家庄(正定)国际小商品博览会即将开幕,一股源自正博会的热度,正迅速点燃着这座千年古城的热情。正定,这个曾经的粮食大县,正经历着新的翻天覆地的变化。
四月的农村,正是麦田浇灌的时节。然而在正定县塔元庄村,却是另外一派繁忙景象:摆放桌椅、调试灯光,调运车辆、配备无线,工人们有条不紊地忙碌着,为木屋民宿小镇的开门迎客做着最后的准备。
“这是我们村重点打造的旅游民宿项目,计划建造50栋欧式风格的木屋别墅,与周边的水上嘉年华大型游乐场、美食街、梦乡小镇等构成吃、住、行、游、购、娱于一体的旅游全产业链!”塔元庄村党支部书记尹计平告诉记者,接下来的“五一”小长假,木屋小镇将迎接首批游客。
立足本地资源和条件,依托城市、服务城市,塔元庄人增收致富再加码!
时间回溯到30多年前,那时的塔元庄全村480户、1930口人,人均耕地只有3分多。村里不仅没有集体收入,而且外欠债务30余万元。
这样的一个贫穷村庄,成了习近平同志心中放不下的牵挂。1982年至1985年,时任正定县委副书记,后任县委书记的习近平,曾无数次骑自行车来这里下乡。在一次次调查摸底、征求群众意见、咨询专家建议的基础上,习近平提出了“半城郊型”经济发展的新路子。即“依托城市、服务城市、打入石市、挤进京津、咬住晋蒙、冲向全国”。这一吃透上情、摸清下情的战略思考,很快打破了当时封闭僵化的思想桎梏,为正定的改革发展注入无限生机。
在习近平“半城郊型”经济思想的指引下,塔元庄村一方面充分挖掘、利用正定毗连城市的各种优势,依托城市、服务城市,大力发展特色产业,将水果、蔬菜送上了市民的餐桌;另一方面立足本地资源和条件,实行了联产承包责任制,搞好农工商综合经营,很快驶入了发展的快车道。农民的粮袋子、钱袋子也一天天鼓了起来。
(下转第四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