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记者 吴新光
“去产能”,对水泥企业来说,该如何去?
河北金隅鼎鑫水泥有限公司用创新发展的实践作答——在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上下功夫,加大特种水泥等新产品的比重,让普通水泥等传统产品的产量降下来。
牵住科技创新这个牛鼻子,坚决去、主动调、加快转,金隅鼎鑫打出一连串漂亮的“去产能”组合拳。
调整产品结构
让特种水泥“顶上来”
“这些水泥粉末,看起来好像与普通水泥无异,其实都是特种水泥,它们的本事可不小呢!像这种核电工程用硅酸盐水泥,具有强度高、水化热低、干缩率小、碱含量低等特性,可满足核电工程防辐射、抗渗透、耐腐蚀等长期安全运行需求。”3月26日,在河北金隅鼎鑫水泥有限公司研发中心,公司党委书记、董事长魏卫东指着瓶瓶罐罐对记者说。
当前环保形势异常严峻,对水泥企业来说,不可避免受到环保的重压。“去产能”成为横亘在水泥企业头上的一座大山。
如何“去产能”,魏卫东有自己的理解:“去产能”是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主要内容,既是国家的政策要求,也是企业发展的内在需求。
当前,在需求侧,对水泥产品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港口、机场、高速公路、水库大坝、核电工程……越来越多高质量工程希望能用上高质量的水泥。金隅鼎鑫公司技术研发人员通过对水泥性能进行再分析再研究,发现千篇一律使用普通水泥,会使一些特殊工程、一些在特殊地质环境上建设的工程存在很大的安全隐患。魏卫东敏锐地意识到,特种水泥大发展的“春天”已然来临,必须要在供给侧发力,“让更多工程用上更专业的水泥”。
在魏卫东的带领下,公司技术研发团队迅速投入到水泥新产品的研发之中。技术研发团队深入不同地质环境区域取样分析,研究化学成分构成,测定PH值,反复调整水泥生产材料配比,从矿石开采到煅烧温度控制、熟料冷却全流程进行精准控制……研发过程是枯燥的,数据验证是繁琐的,“只要方向对了,我们距成功就又前进了一步。”魏卫东的话激励着技术研发人员。
核电、道路、中低热、抗硫酸盐、油井等五大类十八个品种的特种水泥,相继研发成功,填补了国内市场空白。金隅鼎鑫获得了由中国建材联合会授予的“中国建材行业新兴产业示范企业(特种水泥)”称号,此为全国水泥行业第一家。
“目前,我们公司普通硅酸盐水泥的比重在逐渐减少。”魏卫东表示,“去产能”的过程也是公司水泥产品结构调整的过程:新产品不断推出,加大特种水泥的生产量,传统水泥的产能自然会降下来。
当前,金隅鼎鑫特种水泥已经被应用到黄骅港建设项目以及石家庄市和平路高架桩基、天津地区高档住宅基础等项目中。“科技”去产能在金隅鼎鑫落地开花,特种水泥等优质产品供给,形成了企业新的竞争优势。
不仅是特种水泥,在特种混凝土方面,金隅鼎鑫技术研发团队也不断取得技术突破。目前,金隅鼎鑫公司完成了塑性混凝土、大体积粉煤灰单掺、道路混凝土、超60公里高标号泵送混凝土等特种混凝土的研发工作,储备了十多种特殊混凝土品种,这些产品已被应用到首都机场、国家大剧院、南水北调、京沪高铁等国家重点工程项目中。
近日,一个好消息传来:金隅鼎鑫公司通过了国家环保部核与辐射安全监管技术研发基地重点建设项目核电专用水泥的验收。指标近乎苛刻,能通过这项验收,彰显了金隅鼎鑫强大的技术实力。
转型升级,绿色发展
做城市好邻居
走进金隅鼎鑫公司,芳草萋萋、绿树成荫、喷泉瀑布、假山长廊、小桥流水、鸟语花香……人们对水泥厂“傻大笨粗”的固有印象被彻底颠覆。
“水泥企业绝不是污染的代名词。(下转第二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