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讯(记者方尚俊 通讯员岳艳峰 王恒)3月12日植树节,成安县四套班子领导带领全县数千名党员干部职工、党员志愿者、文明志愿者,在县城新区组织开展义务植树活动,在全县掀起绿化造林热潮。
为进一步改善生态环境和大气质量,该县按照“县城村庄同步、林果发展并重、县乡分级实施”的原则,紧紧抓住春季植树造林“黄金期”,明确目标、压死责任、强化措施、全民动员,合力推进造林绿化,通过实施县城新区绿化、通道绿化、节点绿化、村庄绿化、经济林基地建设、废弃窑坑绿化造林、公司企业绿化、湿地保护和渠边绿化等八大造林绿化工程,完成造林绿化16500亩,全力打造地绿天蓝的良好生态环境。
县城新区绿化。以县城新区建设为契机,用森林公园的理念建设新区,植入智慧城市、海绵城市、环保城市理念,做好路网绿化、生态大片林绿化、如意公园绿化,倾力打造“舒朗大气、清新明亮、疏密有度、错落有致、城在林中、人在绿中,城、绿、水相互交织,人与自然和谐共处”的宜居环境。
通道绿化。对县境内所有高速铁路、高速公路、(国)省道和县乡道路,进行全面补植补造和景观改造提升。
节点绿化。结合大气污染综合治理和创城工作,在城乡结合处开展国省干线、高速公路出入口、交道口、连接口和裸地、空地、工地“三口”“三地”绿化, 有效抑制扬尘,改善城区空气质量;对老城区所有街道和公园、广场、游园绿化补植。
村庄绿化。以“增绿”为重点,对全县所有村庄环村、街道、庭院、坑塘、空闲地等进行绿化,全面提高村庄绿化水平。
经济林基地建设。加大土地流转力度,鼓励倡导造林大户和公司种植经济林、用材林、苗木林,形成果品、花卉、苗木三大基地,发展林苗一体化,提高林地经济效益。
废弃窑坑绿化造林。以种植生态经济树种为主,对全县27个废弃窑坑进行绿化;公司企业绿化。在厂区四周围墙内外至少种植4行常绿乔木,打造厂在绿中的企业绿化格局;湿地保护和渠边绿化。在保护好现有渠道湿地和人工湿地基础上,加大渠边绿化力度,在北环水系北侧打造3500米长的景观林带。
为扎实推进造林绿化工作的开展,该县成立了绿化委员会并下设办公室,负责对全县绿化工作的谋划、实施、考核等。健全管护机制,坚持“谁种树谁所有,谁所有谁管护”的原则,实施市场化运行机制;开拓思路、创新机制、完善激励政策,坚持以市场为主导,按照公司大户带动、规模经营、市场运作的思路,在常规造林模式的基础上,尝试林农复合的宽行密植种植模式;严把造林质量关,安排林业技术人员,每天在施工一线对重点绿化工程全程监管,严把整地质量关和苗木质量关,确保一次栽植、一次成活、一次成林,达到“植一棵活一棵,栽一片绿一片”的目标;加强督查考核,造林期间,对重点绿化工程的安排部署、造林进度、造林质量等情况进行督导检查,一周一督导、一周一汇总,及时通报造林进度。
为巩固绿化成果,该县林业、交通、城管、公安等部门及各乡(镇)、工业区还健全了管护、巡查的长效机制,成立林木管护专职队伍,加强日常巡逻,加大执法力度,从严打击破坏林木的典型案件,有效避免“年年植树不见树”现象的发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