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李洁
书法与绘画相得益彰,是鉴克书画受欢迎的根本原因之一。
鉴克的书法以行草、隶书造诣为最高,楷书、榜书功力也很了得。他的书法综合了晋、唐、宋、元各家书风,自成一体。其书风飘逸空灵、风华自足;笔画圆劲秀逸、疏朗匀称、力追古法;用墨讲究,枯湿浓淡飞白,尽得其妙。
他的草书纵横开阖,极富层次感,于参差变化中得匀称,给人以巧夺天工、奇趣天成之感;他的楷书运笔提按顿挫、顺逆徐疾、点画的出入转折,无一不合规矩,具有沉着冷静之美;他的行书潇洒脱俗、气韵酣畅,即刻意精心,又不露痕迹,用笔圆润之中有金石之感,魏碑意韵十足;他的榜书大气磅礴、刚劲有力,具有“伏如虎卧,起如龙跳,顿如山峙”之美。
鉴克不仅书法造诣较高,还以绘画见长。他先后毕业于河北工艺美术学校、河北科技大学,国画是他的老本行。后来,他又到中国国家画院等高等院校继续深造,艺术技法日臻完善。
他绘画长于花鸟、山水,人物也有所涉及。他的画作注重师法传统技法,追求天然纯粹的艺术格调,讲究笔致墨韵,色彩层次分明、清隽雅逸。他的山水、花鸟都继承了太行画派的风骨,又颇有简逸之趣。
太行山其形、其貌、其势陶冶了他的情操,开启了他对这雄奇万千的大自然生命力的理解,决定了他发现、寻找、并重新确立自己“读书人”的艺术家品格和定位……他倘佯于太行,蕴积于胸臆,潜心于笔墨,沉浸于山水树石、林泉烟霞。这些,在鉴克的“西柏坡系列”“太行系列”作品,还有《山菊图》《花鸟四条屏》《清雅图》《高深无限图》和《万壑深秋》等作品中都有所体现,标志着他阶段性的艺术思考和实践成果。
鉴克书画并臻,他的作品非常讲究题款。构图饱满的作品,他题一姓名,或钤一方图章,已经足够;一些比较空的构图如“西柏坡”系列国画或花鸟,他则多用长款,或赋诗一首,或撰文记录创作感想,使书画作品更添韵致与独特的美感;还有一些特别构图的书画作品题款于多处,无形中增添了作品的韵致。题款的精致与讲究使他的书画作品更具诗情画意之美。
或许是注重人格修养与生活感悟的缘故,鉴克的书画风格中融入了艺术修养的成分,其作品超脱而不拘泥。书画之余,鉴克还喜欢读书和写作。他对古典文学比较精通,能写一手畅达的文言文,这既是他修身养性的方式,也为其书画实践提供了基础。正如他从隶书楷书开始,走上了碑派行草书的路子后,隶书和楷书便很少用来创作,但以往在隶楷两种书体上磨练和积累的能力与意识,仍作为支撑力量在行草创作中发挥着作用。如此全面扎实的文化素质、如此冷静清醒的思想认识,为鉴克的艺术之路打下了深厚的基础,相信他会沿着既定的道路不断走向完善和成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