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1版:头版要闻

让雄安真正成为能留给子孙后代的宝贵财富

——雄安新区规划建设亮点回眸

□记者 任俊鹏

芦花摇曳,苇浪翻滚,冬季的白洋淀,别有一番景致。时值岁末,距4月1日雄安新区横空出世已过去近九个月。新区的规划建设进展如何?2017年雄安做了些啥?记者就此进行了采访。

把民生放首位

让群众有实实在在的获得感

就业是最大的民生。群众的就业从一开始就被雄安新区高度重视。早在2017年6月份,新区就围绕年内培训1万人、就业1万人的工作目标,大力开展上门送培训活动。按照《雄安新区被征地农民就业创业培训实施方案》的要求,新区在2017年内再完成被征地农民就业创业培训1万人,确保了有就业愿望的培训人员就业率达到90%以上。此外,新区还开展了“百名优秀创业新星”培养帮扶计划、“企业家大讲堂”等活动,以创业带动就业,积极为本地企业家成功转型寻找创业新出路、新契机。

“信息直通车”开进百姓心里。2017年10月份,雄安新区和雄县、容城、安新三县有关领导对外公布了手机号码,接收群众反映问题的短信,一下子拉近了干群距离,受到群众普遍欢迎和社会广泛好评。仅两个月,就收到6000余条群众反映的问题,办结率达到了90%。

千年大计、教育先行。2017年12月10日,雄安新区召开教育工作会议,深入研究推进雄安新区教育三年提升计划,努力办好人民满意的教育,增强新区人民群众的获得感。同时,《雄安新区“千年大计、教育先行”三年提升计划(讨论稿)》提出,到2020年,力争用三年的时间实现办学条件大改善、教师队伍素质大提升、教育教学质量大提高。

不搞土地财政、不搞形象工程,雄安新区考虑百姓的长远利益,全面落实“房子是用来住的,不是用来炒的”这一定位,实行租售并举,更好地解决外来创业、就业者的居住问题。

生态环保先行

蓝绿空间将占七成以上

绿色发展,生态优先。2017年11月13日,雄安新区“千年秀林”栽下了第一棵树,9号地块万亩合作造林工程正式启动。根据新区生态建设要求,预计到2030年新区蓝绿空间占比大于70%,森林覆盖率达到40%以上,超过全国平均水平约1倍。新区秋冬造林所构建的是平原地区大面积的异龄复层混交近自然森林,这在我国尚属首例。

清清的黄河水、库水源源不断地流入白洋淀。(下转第四版)

2018-01-17 ——雄安新区规划建设亮点回眸 2 2 河北经济日报 con5516.html 1 让雄安真正成为能留给子孙后代的宝贵财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