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学生在制作玉猪龙纪念品。

学生在模拟考古发掘现场体验。

学生在体验钻木取火技艺。

学生在木工坊体验筷子加工技艺。
近日,一场场覆盖小学、初中、高中三个学段的沉浸式研学活动在泥河湾遗址群陆续开展。来自不同年级的青少年学子循着文明脉络,先后走进泥河湾遗址博物馆、泥河湾国家考古遗址公园与泥河湾港湾,在专业导师的带领下,通过课程学习、动手实践与实地探访,揭开这片“东方人类故乡”的神秘面纱,开启一场跨越百万年的文明对话。
初识:博物馆里解码远古密码
研学活动首站聚焦泥河湾遗址博物馆,这里成为青少年“对话”远古的第一扇窗口。针对不同学段学生认知特点,博物馆精心设计三类主题研学课程:《泥河湾百万年前的盛宴》课程可以让学生在文物展陈与趣味讲解中,想象远古人类的生存场景;《回到万年前・泥河湾晚期人类的文明之光》课程可以让学生深入了解晚期人类的工具制作与生活智慧;《百年考古・薪火相传》课程让学生触摸考古学科发展脉络,感受几代考古人的坚守与传承。
好奇:遗址公园中解锁实践乐趣
步入泥河湾国家考古遗址公园,“好奇・泥河湾”主题研学环节将理论知识转化为生动实践。在科普广场,孩子们在导师的指导下参与《地质时钟》课程,亲手制作地质时钟模型,直观理解地球演化与地层形成的奥秘;地下研学教室围绕《猛犸象足迹化石》课程展开探索,来自北京微创博志导师带领学生制作猛犸象足迹化石翻模石膏模型,让“远古足迹”在手中“重生”;还可以跟随导师学习《玉猪龙》课程,用香皂模拟制作玉猪龙模型,感受史前玉器的文化内涵。
溯源步道上,学生在导师的讲解中走进《从猿到人:我们的神奇变身记》课程,通过观察遗址点位与猿、人雕塑,梳理人类演化的关键节点;而在远古部落区域,研学体验更具挑战性,学生跟随导师体验钻木取火,亲手尝试点燃“远古火种”,还可以参与《打制石器》课程,学习制作原始工具,也可以在导师的带领下开启《考古发掘》实践,过上一把“小小考古学家”的瘾。实践课程结束后,稳步去参观小长梁遗址,亲身领略泥河湾独特的地层风貌,感受地质与文明交织的厚重底蕴。
期待:未来实验室里畅想文明文化新篇
研学活动的“期待・泥河湾”环节,在泥河湾港湾奏响“古今对话”的新乐章。未来实验室内,围绕《石器技术的演变》课程展开深度探究,学生不仅能学习石器发展历程,还能以PPT形式展示自己的实验研究成果,展现对考古学科的深入思考;木工坊内,可以体验传统木工技艺,感受手工创作的魅力。研学之余,学生们还能参观泥河湾港湾的住宿区域与非遗烟火巷,在感受现代服务设施的同时,触摸非遗文化的温度,为研学之旅留下更多期待。
据了解,泥河湾研学活动通过“分学段、重实践、强互动”的课程设计,让青少年在沉浸式体验中走近考古、了解历史,不仅可以激发他们对远古文明的探索热情,更能培养其文化自信与科学素养。未来,阳原县将借助沉浸式泥河湾研学推出更多优质研学课程,让百万年的人类史、一万年的文化史、五千多年的文明史成为青少年成长路上的“生动教科书”。(文:田建辉 仝辉 图:陈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