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7

衡水市数据和政务服务局 夯实数字发展根基 智绘衡水数字新蓝图 2025年10月17日

丝网数据治理平台。

智慧农业“AIPA”(智慧决策型精准农业)系统。

衡水市市民中心。

为进一步加快推动数字衡水建设,促进衡水数字经济发展。近年来,衡水市全力推进数字衡水建设各项工作,聚焦数字基础设施建设、制造业数字化转型、农业数字化转型、服务业数字化融合、数字政府创新发展、智慧民生示范项目这六大专项建设行动,全方位推动数字经济高质量发展。

数据归集成效显著

提供强劲数据支撑

进一步巩固公共数据归集 “百日攻坚”行动成果,构建起坚实的公共数据资源池底座,为政府科学决策、优质公共服务供给和高效社会治理提供了强有力的数据支撑。目前,衡水市已编制数据目录105653条,成功归集水、气、交通、医疗等重点领域数据达1273.97亿条;制定《衡水市公共数据归集和共享应用工作细则(试行)》《衡水市政务数据共享责任清单(第一批)》《衡水市公共数据资源开放责任清单(第一批)》,有效汇聚政务数据372亿条,完成数据交换2.3亿余次,开放公共数据资源90余项;积极推动公共数据资源开发利用,登记高价值数据资源600余条,推动完成2个应用场景的授权运营工作,数据价值不断释放。

政务服务数字化升级

提升便民利企水平

“一网通办”能力不断增强,构建了上联省级、横联市级、下联县乡村的五级政务服务体系,显著提升了企业和群众办事的便捷性。自2024年以来,市县乡村通过市一体化政务服务平台累计办理业务36044件,生成电子证照243848个,电子证照种类拓展至310种,市县两级分别有806个和1808个政务服务事项实现 “免证办”;市级认领的583项依申请政务服务事项,全流程网办率达到100%。此外,积极推进“高效办成一件事”改革,目前相关事项数量已达31个,进一步简化办事流程,让企业和群众办事更加便捷高效。

数字社会建设稳步推进

智慧应用惠及民生

智慧城市项目有序实施,多个智慧民生工程取得积极成效。在智慧医疗领域,大力实施智慧医疗体系培育工程,目前居民健康档案建档数已达406.9万份,衡水市人民医院、衡水市中医院等6家医院成功取得互联网医院牌照,提升了医疗服务的便捷性和可及性;智慧教育示范工程扎实推进,全面推动国家中小学智慧教育平台应用,实现国家优质资源平台中小学学校 100%注册全覆盖,促进教育资源均衡发展;实施智慧康养示范工程,衡水养老机构监管平台建成并投入使用,桃城区智慧养老健康监测示范服务平台也取得良好效果,为老年人提供更贴心的养老服务;实施智慧城管示范工程,基本实现城市运行管理“一网统管”,提升城市治理精细化水平;智慧文旅示范工程则充分利用“5G+8K”超高清技术,开发全新旅游场景,为游客带来旅游全过程的智慧体验。

数字技术融合实体经济

推动产业转型升级

数字技术与实体经济融合不断向纵深发展,制造业数字化改造持续深化。在工业互联网领域,衡水市争列省级工业互联网创新发展试点项目28个(数量位列全省第三),省级工业互联网标杆示范案例12个(数量位列全省第五)。其中,衡水老白干白酒行业供应链协同一体化解决方案和中裕铁信铁路隧道止水带信息化监造平台入选工信部工业互联网试点示范,发挥了良好的示范引领作用。农业数字化水平稳步提升,建成覆盖全市的农产品质量安全追溯体系监管平台和农产品质量监管控制与追溯体系,保障农产品质量安全。服务业数字化提升逐步加快,2024年,衡水市网络零售额累计达476.41亿元,全省排名第四,同比增长13.22%,展现出强劲的发展活力。

人工智能大模型赋能创新释放数据要素价值

人工智能大模型在赋能传统产业方面取得新突破。2024年,衡水市积极组织参加“数据要素×”大赛,共申报项目41个,其中2个项目荣获科技创新奖;在数博会期间,生产运营安环一体化化工垂直大模型和鑫考教育智能阅卷模型取得突破性进展并成功发布。2025年,参赛热情持续高涨,“数据要素×” 大赛申报项目达244个,191个项目进入初赛环节,4个作品获奖;在第二届雄安未来之城场景汇“雄安垂直大模型应用大赛”中,衡水市参赛作品多达180个,4个作品在决赛中获奖。目前,衡水市全领域大模型数量已达54个,其中,现代农业5个,化工、能源电力、橡胶、丝网、复合材料和装备制造等领域22个,教育、医疗、养老、气象、交通、政务服务和社会治理等领域27个,数据要素的放大、叠加、倍增效应得到充分彰显。

数智赋能,为实体经济插上智慧的翅膀;数智驱动,为新质生产力注入澎湃动能。展望未来,衡水市将持续加速人工智能大模型与实体经济深度融合,不断拓宽数据要素应用场景,加快构建更高水平的数字基础设施体系,培育壮大数字经济新业态,全力谱写数字时代新华章,推动数字衡水建设迈向更高水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