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琳琳
随着人工智能发展,AIGC成为教育改革重要驱动力。高职《程序设计基础》课程是计算机相关专业核心课,传统教学存在学生基础弱、兴趣缺、实践动力不足等问题,导致学习动机偏低。而近年来,AI技术在教育“学—训—创—评”全流程渗透,如智能伴学、编码工具等。本研究以该课程为载体,结合“学—训—创—评”一体化模式,系统分析AI辅助教学各环节对学生学习动机的影响,为提升编程课教学质量、优化AI教育应用提供依据与策略。
对学生内在学习动机的激发
AI辅助教学以营造充满魅力的学习情境、提供即时反馈等方式有效地激发高职学生学习《程序设计基础》这门课程的内在学习动机。传统的Java教学方法常常以单调的语法规则为起点,这使得学生容易觉得枯燥,缺乏学习的积极性。而智能学习平台等AI辅助教学工具则可以依据学生兴趣与基础推荐个性化学习路径与项目案例。比如,对热爱游戏的同学来说,该平台可建议开发一款简易文字冒险游戏;对有兴趣进行数据处理的同学,可指导学生完成学生成绩管理系统。这种把学习内容和学生兴趣点相结合的方法让学生体会到了学习Java实用性强、趣味性强等特点,进而积极主动地投入学习中去。与此同时,AI工具所提供的学习过程即时反馈机制进一步增强内在动机。学生在编写Java代码的过程中,AI编码助手可以实时排查语法错误、提出修改意见甚至是优化思路。这种瞬间的正向反馈使学生很快就能发现学习的进步并体会到问题解决的成就感。
提高学生自我效能感
自我效能感对学生学习行为有显著影响,AI辅助教学显著促进《程序设计基础》教学中学生自我效能感。高职学生普遍基础薄弱,编程缺乏自信,特别是面对繁杂的Java语法与逻辑,易产生畏难心理。AI辅助教学以提供分层递进学习任务、智能化支持等方式,有利于学生逐渐树立信心。
在Java基础语法的学习过程中,AI平台可以将抽象概念转换为直观的可视化展示。比如,在解释面向对象中类与对象的时候,AI工具能够产生对象的动态类结构图以及对象实例化过程动画等,使学生对它们之间的关系与功能有一个清楚的认识。与此同时,该平台还将根据学生的学习进度推送一些中等难度的习题,比如定义一个简单Student类,实现getter与setter的基本模式。当学生能够独立完成这些任务时,会产生“我能行”的信念,自我效能感得到初步提升,进入Java编程实践阶段,强大的AI编码助手给学生带来了强大的支持。学生在编制简易计算器和图书信息管理系统等小型应用程序中,经常碰到代码逻辑错误或者效率不高的情况。AI工具能迅速定位错误原因,并给出各种解决方法,能产生核心功能代码例如计算器加减乘除算法的实现和图书信息增删改查方法。得益于这种"智能脚手架"的辅助,学生在面对挑战时不会轻易放弃,反而可以利用AI技术来解决问题,并逐渐积累编程的经验。伴随着成功解决问题的能力不断提高,学生对于自身编程能力也更有信心,自我效能感也有了明显提高。
重塑学生的学习目标导向
AI辅助教学不仅改变了学生的学习方式,更重塑了学生在《程序设计基础》课程中的学习目标导向,使学生从被动的“完成任务”转向主动的“掌握技能”。传统教学中学生的学习目标通常限于通过考试和取得学分等方面,而这种外在目标导向很难激发学生持久学习的动力。AI的辅助教学方法是通过建立一个“学习—训练—创造—评价”的综合教学策略,来指导学生确立以能力增强为中心的学习目标。
在学习目标设置方面,AI平台可以根据学生职业规划、兴趣爱好等帮助学生建立个性化Java学习目标。例如,对于那些渴望成为Java后端开发工程师的学生来说,该平台会建议学生学习Spring Boot框架、数据库交互等更高级的内容;对于那些更偏向于开发移动应用的学生,我们会指导学生深入研究与Android开发有关的Java技术。这一个性化目标设定让学生清楚地认识到学习Java所带来的长远利益,而不再是单纯地应对考试,更重要的是要增强将来的职业竞争力以产生持久的动力,在实践训练部分,AI工具以提供真实项目场景、创新引导等方式进一步加强把握目标导向。学生不再机械模仿课本的编码,借助AI独立完成有现实意义的项目开发。
综上所述,本研究将AI辅助教学运用于高职《程序设计基础》教学中“学习—训练—创造—评价”各个环节中进行分析,验证其对于提高学生学习动机具有显著效果。AI技术在提供个性化支持,降低学习难度,激发创新兴趣以及加强反馈机制等方面有效地满足学生自主需求、能力需求以及归属需求,对提高学习动机提供有力支持,对高职编程课程等技术性课程教学改革具有借鉴意义,同时对AI教育应用深化发展具有现实启发。
[本文系黑龙江旅游职业技术学院校本课题:AIGC技术赋能高职《程序设计基础》课程教学改革研究与实践,(课题编号:LLXB202512)]
(作者单位:黑龙江旅游职业技术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