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讯(通讯员吕晓君 杨国栋 庞海艳)2025年是大厂回族自治县成立70周年。与北京通州仅一河之隔的独特地理位置,赋予大厂回族自治县无可替代的区位优势。这里距北京城市副中心直线距离仅4公里,距天安门42公里,距天津市107公里,是京津冀协同发展的前沿。
1955年,大厂回族自治县成立;1956年,中央拨款为自治县办电,大厂电器指挥部成立,大厂第一座35千伏变电站建立,实现了第一度的电的开始;1957年,实现全县村村灌溉用电、户户通电照明。
近年来,随着京津冀协同发展的提速,大厂进入高质量发展时期。该县主动承接北京产业转移和科技成果转化,一批创新性强、成长性好、带动能力强的产业项目在大厂落地生根、开花结果。城市规模扩大,产业升级加速,用电需求持续增长,经济社会发展对供电可靠性的要求日益提高。为此,国网大厂供电公司积极推进电网建设步伐,确保绿色电能稳稳落地,为县域经济快速发展提供有力支撑,为人民生产生活持续稳定提供有力保障。
2025年,国网大厂供电公司加快重点工程建设进度,前丞相(原威武屯)110千伏变电站于8月22日正式投运,作为该县电力升级的“核心拼图”,该变电站投运后,大厂回族自治县形成威武屯站与大厂站两座110千伏变电站东西互供的电网格局,供电能力和供电可靠性得到大幅度提升,为该县高质量发展提供持续可靠的能源保障。与此同时,国网大厂供电公司有序推进祁各庄220千伏站的规划落地工作,积极跑办河滨110千伏站规划审批前期手续。
既要建强电网“主动脉”,也要优化“毛细血管”。国网大厂供电公司稳步推进城东四回线路工程建设,持续开展10千伏线路绝缘化改造,深入实施农村电网巩固提升“6·30”“9·30”工程,电网网架结构持续优化,电力保供能力进一步增强。
重大项目是稳定经济增长的“压舱石”。2024年以来,大厂对接央企45家次,成功签约引进央企二级子公司1家、三级子公司2家。仅今年上半年,全县就开展招商活动483次,借助廊坊经洽会召开契机,6月18日至19日,聚焦装备智造及汽车零部件产业、都市食品产业、电子信息产业,连续举办了三场招商推介会,累计邀请参会企业160余家,达成一批合作意向,计划总投资超10亿元。
为此,国网大厂供电公司持续优化营商环境,积极对接政府重大项目,做好供电服务。深化网格服务制定印发了“网格化供电服务建设方案”,“客户大走访方案”,优化三级走访机制,领导班子管理端口前移,增强与客户之间的互动和联系,有效提升供电服务品质。完善营销2.0网格综合管理模块,实现工单主人制。截至目前,“三零”服务为784户小微企业节省成本274.4万元,“三省”服务为大中型企业节约红线外出资590万元。完成分布式电源并网146户,并网容量1.98万千瓦,充电桩报装接入864户。
服务提质的背后是精细化管理在发挥作用。二季度,国网大厂供电公司在冀北公司综合评价总得分达到178.92分,冀北排名跃升至第5位,较一季度上升8位,综合管理效能得到显著释放。
国网大厂供电公司构建“全方位覆盖、精准化挂钩”的绩效管理体系,从组织绩效与职工绩效两个维度出发,精心制定并完善了覆盖各级组织和职工的绩效管理细则(方案),实现全业务、全流程100%覆盖率,让指标责任落实到专人、绩效与收入硬挂钩。公司常态化开展“大练兵、大比武”50余次,490人次参与实战训练,提炼“提高公司管理秩序”等5项典型经验。通过“考核定优劣、激励看实绩”,推动职工从“要我干”向“我要干”转变,全员工作积极性和责任感大幅提升,促进了各项指标的全面提升,以标准化、制度化的人才管理体系“反哺”公司发展大局。
七十年弦歌不辍,七十年春华秋实。从“用上电”到“用好电”,映照出这个176平方公里的小县城从无到有、从贫瘠到富裕的伟大变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