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讯(记者吴苗苗)加强盐碱地综合利用,是守住耕地红线、保障粮食安全的重要举措。近日在唐山市曹妃甸区举办的优质水稻新品种与新技术观摩会上,集中展示了河北最新育成的“滨稻20”“冀粳27”“香粳5号”“滨香4号”“香糯9号”“滨糯3号”等12个水稻新品种(系),体现了河北省在盐碱地水稻育种与绿色栽培方面的最新进展。
“像‘香粳5号’这样的高食味香稻品种,不仅品质优良、抗性强,产量也很突出,推广面积正在持续扩大。”河北省农林科学院滨海农业研究所水稻研究室主任杜琪介绍,该品种于2023年通过省级审定,目前在唐山、秦皇岛等地已建立起千亩示范区和多个百亩示范区,打造了多个优质香稻配套绿色生产技术的示范基地,有效缓解了我省优质香稻品种短缺的现状。
近年来,省农科院水稻团队紧扣产业发展需求,聚焦“优质、耐盐、绿色高效”方向,成功选育出一批耐盐优质水稻新品种,并集成配套绿色生产技术,通过在唐山、秦皇岛、石家庄等地建设示范基地,推广“科研院所+企业/合作社+农户”协作模式,有效带动周边农户实现产量与效益的“双提升”。
“我们长期与省农科院滨海所合作,积极引种‘香粳5号’‘滨香4号’等新品种,并配套稻蟹混养技术,实现‘稻渔共生’的生态种植模式。”曹妃甸区聚享水稻种植专业合作社理事长韩建明说,在科研团队的支持下,该合作社连续多年获得“全球良好农业规范认证(GAP)”和“全国首批绿色种植示范基地”荣誉,为我省水稻绿色标准化种植树立了典范。
“本次观摩会让种植户对加工企业和销售企业的需求有了充分了解,搭建了从种植到加工、销售的平台,同时,在优质品种选择和栽培技术上也和相关人员进行了探讨交流,在一定程度上促进我省水稻产业发展。接下来,我们团队将继续深化产学研合作,加快优质水稻新品种和新技术的转化应用,助力我省盐碱地综合利用。”杜琪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