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张葳 从佳琦
太行山区域是河北践行习近平总书记“两山”理念的重要实践地,也是伟大太行精神的重要孕育地。2016年以来,在省市各级旅发大会赋能下,太行山沿线区域旅游发展水平不断提升。2025年第九届河北省旅游产业发展大会五市联动,进一步集中打造“太行山文化旅游带”。新时代太行山文化旅游带可持续发展和更广泛的吸引力的实现,必须始终以习近平总书记“两山”理念为指引,坚定不移走绿色发展道路。
以绿色发展为引领,以旅游推动太行山生态产品价值实现
制定太行山文化旅游带绿色发展指导意见。进一步发挥A级景区评定、度假区建设、绿色酒店创建等在行业发展中的导向作用,更多的体现绿色发展内容与指标,全方位推进旅游在生态产品价值实现中的作用。编制太行山生态旅游产品开发指导性目录,全力支持生态修复型旅游产品开发,打造一批生态旅游爆款项目,如邯郸峰峰矿区、武安九龙山矿山生态修复公园等,探索“矿山公园+文旅综合体”发展路径;全面发展生态依赖型体验项目,鼓励康养类、运动类、研学类等旅游项目的开发,增强人与自然生态的互动,促进太行山文化旅游带生态优势转化为经济价值。
进一步探索山区生态产品价值实现机制。学习余杭黄湖“受益者付费”机制,积极探索构建太行山区域市场化、多元化生态保护补偿机制。学习福建林业碳汇(FFCER)经验,以保定阜平县林业碳汇项目为重点,积极争创全国生态产品价值实现机制试点。推进重要节点保护空间扩容,从单一水源保护转向山水林田湖草沙等全域系统性统筹布局,探索“政府引导+市场参与+多元共建”复合型可持续生态投资机制。
高质量发展太行山生态旅游。鼓励创新人工生态型旅游产品,依托太行山独特生态资源禀赋,以旅游赋能,从生态产品到度假食品,从农副产品到旅游文创产品,充分释放绿水青山经济价值。推动绿色景区建设,积极开发零碳旅游路线,用电力替代传统化石燃料,充分利用各种光伏储能产品,包括光伏厕所、环境监测设备、电动船、充电桩、光伏路灯等,进一步提升景区的碳效益,推动零碳景区的打造。
以目的地建设为导向,打造太行山文化旅游带特色节点
打造京津冀山地休闲运动目的地集群。构建多项优质的山地运动,依托太行山地形地貌,完善山地户外运动、山地康养、山地休闲度假等针对不同客源群体需求层次的多元化产品体系和相关产业链。围绕极限运动、山地户外、冰雪运动等细分领域,充分利用太行山沿线区域河谷、山体等自然资源,开发极限赛车、低空极限运动、攀岩登山、山地徒步、马术运动、户外滑雪等体验产品和赛事活动。
红色研学旅游目的地,打造太行山“行走的研学思政课”品牌。做好红色文化创新文章,建构“红色+太行乡村”“红色+研学”“红色+生态”等共融模式。以西柏坡、涉县八路军一二九师司令部旧址为主线,以野三坡红色旅游度假区、信都区太行山红色教育基地等为主要节点,将革命文物与人文、自然遗产相结合,将科技与红色研学深度融合,持续构建研学旅游新业态、新场景,推出太行山红色研学旅游主题线路,鼓励开发红色军旅园、山地拓展营、军事讲堂等情景式、沉浸式革命文化体验场所。
北方特色乡村旅游目的地。以骆驼湾村、安格庄村等乡村旅游重点村为关键节点,推动传统村落文旅融合,深挖在地文化,推进田园生态、疗养度假、运动康体、红色文化、研学知行、自驾车房车游等新业态,打造差异化特色化的乡村旅游。推进乡村客栈民宿转型升级,提升乡村文化创意产品设计,建成一批有故事、有体验、有品位的太行特色旅游民宿或旅游民宿集群。
以差异化发展为策略,打造太行山文化旅游带特色产品矩阵
全景思维布局,整体统筹沿线空间节点项目及周边配套。“一盘棋”推进文旅重点项目落地见效,以差异化内容为广大民众呈现更加充实、丰富、高质量的山地旅游沉浸体验。构建“太行山文化旅游带消费地图”,甄选沿线特色文旅场景,实现吃住行游购娱“一张图”。
打造太行山特色旅游产品矩阵。充分利用太行山海拔500—1500米的垂直梯度,发展不同海拔的康养产品,发展森林康养、温泉康养、避暑疗养、中医理疗等,打造山地康养旅游产品矩阵;发展攀岩、低空运动、山地骑行、漂流,完善标识系统、酒店民宿、帐篷露营基地等基础设施配套,打造山地休闲运动产品矩阵;开发地质文化、农耕体验、红色研学、非遗文化等,沉浸式体验太行山独特的山水风光和风土民情,打造山区乡村旅游产品矩阵。
注重太行山文化旅游带旅游线路设计的主题性和连贯性。引导旅游企业合作开发与推广跨区域乡村旅游线路,以实现跨区域乡村旅游协同发展。打造全时、全季、全龄的沉浸式度假体验,支持核心景区开发高品质夜游产品,建设一批康养旅居基地和慢生活体验区,深度开发太行山区民俗、农耕体验、非遗工坊、康体休闲等体验项目,丰富二消项目,延长游客停留时间。实施“点亮太行山”行动,鼓励太行山文化旅游带4A以上景区依托现有资源进行夜游迭代升级,丰富山地旅游“夜经济”。
以产业化发展为路径,提高太行山文化旅游带核心竞争力
发挥生态优势,打造山地旅游产业融合发展高地。加快推进国家森林步道、城市绿道、登山步道、交通驿站等山地休闲设施建设,重点培育避暑、冰雪、露营、户外活动等目标市场,培育具有创新意识、有市场竞争力和产品创新能力的新型经营主体。以省市旅发大会太行山沿线龙头项目和特色旅游片区为重点,积极推动文体旅融合,以生态赋能,以文体活动和赛事加持,以旅游目的地引流,不断拓展太行山文化旅游带休闲娱乐新方式,打造更好玩、体验更沉浸、消费更多样化的山地旅游新场景。
加强科技赋能,开启新时代山地旅游发展新篇章。支持科技与文旅行业深度融合,特别是在数字演艺、沉浸式体验、智慧景区等领域,着力打造具有全国辨识度的文旅项目。推进太行山生态旅游智慧化和治理能力现代化,充分利用大数据、云计算、物联网、虚拟现实、增强现实等新技术,不断提高旅游者的便利性与自主性,加强旅游消费和体验线上线下联动,实现旅游与金融服务、旅游交通、物流配送等的衔接融合。实施旅游自媒体培育引导工程,鼓励和支持培育一批太行山文化旅游“网络意见领袖”。推进太行山文化旅游带官方移动端应用,通过智慧旅游平台及各大旅游宣传推广门户网站集中推送,树立太行山文化旅游带良好形象。
推动太行山区域文化资源创新性发展。太行山区文化遗产丰富多样,涉及非物质文化遗产、古村落、古道、陶瓷窑址等多个领域,要进一步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重要指示精神,保护好、传承好、利用好蕴藏在太行山区域的优秀文化资源,加强传统村落的保护利用工作,加强太行文化记忆的挖掘,坚持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做好活态传承与文创产品开发,打造出多主题多系列彰显太行文化IP的爆款文创产品,让游客把“太行文化”装进口袋、带向世界。
(作者单位:河北省社会科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