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

初中英语教学高质量发展面临的挑战与对策 2025年09月18日

□彭小芬

教育是国之大计、党之大计。在建设教育强国的宏伟蓝图下,基础教育的高质量发展是重中之重。初中阶段作为学生语言能力形成、核心素养发展的关键期,其英语教学的质量直接影响着我国青少年全球视野的开拓与国际交流能力的奠定。推动初中英语教学高质量发展,不仅是教育内在改革的必然要求,更是服务国家战略发展的迫切需求。然而,当前我国的初中英语教学在迈向高质量发展的征程中,仍面临诸多亟待破解的难题。深刻剖析这些挑战并探寻有效对策,对于推动区域教育均衡发展、培养新时代所需的高素质人才具有紧迫的现实意义。

高质量发展背景下初中英语教学面临的现实挑战

经过多年改革与发展,我国初中英语教学取得了长足进步,但深层次的矛盾与挑战依然突出,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一、区域、城乡、校际发展不平衡问题依然显著

区域、城乡、校际发展不平衡是制约整体教学质量提升的最大瓶颈。优质教育资源,特别是顶尖的师资力量,高度集中于经济发达地区、城市中心区域和少数重点学校。而广大农村地区、偏远山区以及薄弱学校的英语教学则面临师资短缺、水平参差不齐、教学设施落后等困境。这导致不同背景的学生所能享受的英语教育质量存在巨大鸿沟,有违教育公平原则,也拖累了整体教学质量的提升。

二、教师队伍结构与专业素养有待优化

教师是教育发展的第一资源。当前,部分地区初中英语教师存在结构性缺编,或由其他学科教师转岗兼任,专业基础薄弱。同时,面对新课标、新教材、新中考的要求,部分教师的教育理念和教学方法更新滞后,“一言堂”“满堂灌”现象仍较普遍,过于注重词汇、语法的机械传授和应试技巧的训练,而对学生语言综合运用能力、文化意识、思维品质的培养重视不足。教师培训的针对性和实效性也有待加强,未能完全满足一线教师个性化、深层次的专业发展需求。

三、教学方式与评价体系改革仍需深化

尽管新课改倡导任务型教学、项目式学习、跨学科融合等以学生为中心的教学模式,但在实际课堂中,受限于课时紧张、班额过大、评价压力等因素,传统的、以教师讲授为主的教学模式仍占主导地位。学生的学习主动性、创造性难以被充分调动。与之相应,教学评价“唯分数论”的倾向尚未根本扭转。评价方式多以纸笔测试为主,侧重于终结性评价,而对学生学习过程、进步幅度、综合语言应用能力以及情感态度等方面的形成性评价关注不够,这种评价导向反过来又强化了应试教学的模式。

四、信息技术与英语教学深度融合不足

在数字化时代,如何利用人工智能、大数据、互联网等现代信息技术赋能英语教学,是一个崭新课题。目前,许多学校硬件设施已大幅改善,但技术的应用多停留在播放PPT、音频视频等浅层次,或沦为题海战术的电子化。对于如何利用技术创设真实的语言交际情境、实现个性化精准教学、开展智慧评价、共享优质资源等方面的探索尚处于初级阶段,“有硬件无软件,有设备无融合”的现象较为普遍。

五、学生学习兴趣与自信心培养面临困境

初中生处于心理和生理快速变化的青春期,英语作为一门外语,学习过程中容易产生畏难情绪和挫败感。如果教学方式单调、学习内容脱离实际生活、评价方式单一,容易导致学生兴趣流失,出现“哑巴英语”“高分低能”等现象。如何保护学生的学习热情,增强其用英语进行交际的自信心,变“被动学习”为“主动探究”,是教学实践中长期存在的挑战。

推动初中英语教学高质量发展的路径与对策

面对上述挑战,必须多措并举,系统谋划,精准施策,方能推动初中英语教学实现从“有学上”到“上好学”的质量飞跃。

一、强化资源配置与共享,促进教育公平

政府及教育主管部门应继续加大对薄弱地区和学校的政策倾斜与经费投入,切实改善其办学条件。重中之重是实施“师资强基”工程,通过深化“县管校聘”管理改革、推进校长教师交流轮岗、提高乡村教师待遇、实施定向培养和特岗计划等方式,优化师资配置。同时,大力构建“互联网+教育”新生态,利用专递课堂、名师网络课堂、远程教研等模式,打破时空界限,将城市的优质英语课程和教学资源实时输送到乡村课堂,实现资源的全域共享,缩小数字鸿沟和教育差距。

二、聚焦教师专业发展,提升育人能力

构建系统化、常态化、个性化的教师培训与发展体系。培训内容应从单一的语言知识和教学技能,转向涵盖新课标解读、先进教育理念、跨文化交际、信息技术融合、学生心理认知等多维度的综合素养提升。鼓励教师组建学习共同体,开展基于真实教学问题的行动研究和校本教研。同时,要健全教师激励机制,畅通职业发展通道,让乐于教学、善于创新的教师获得应有的尊重和回报,激发其内生发展动力,打造一支高素质、专业化、创新型的英语教师队伍。

三、深化教学改革与评价创新,引领科学育人

课堂教学是主阵地。要鼓励教师大胆探索与实践启发式、探究式、互动式教学模式,设计贴近学生生活、富有时代气息的语言学习任务和项目活动,如英语戏剧表演、主题辩论、短视频创作等,让学生在“用中学”“做中学”,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评价体系改革是关键指挥棒。要坚决破除以考试成绩为唯一标准的评价观,建立健全多元评价体系。探索引入档案袋评价、课堂观察、表现性评价等多种方式,将过程性评价与终结性评价相结合,重点关注学生的综合语言运用能力、学习策略、文化理解和合作精神的发展,以评价改革倒逼教学方式变革。

四、推动技术与教学深度融合,赋能个性化学习

积极拥抱智能时代,善用信息技术为教学提质增效。推广使用优质的AI口语陪练软件、自适应学习平台、虚拟现实(VR)情景对话工具等,为学生创设沉浸式、交互式的语言环境,提供个性化的学习路径和即时反馈。利用大数据分析学情,帮助教师精准识别学生的知识盲点和能力弱项,实现差异化教学和精准辅导。同时,要加强对教师信息素养的培训,防止技术应用流于形式,真正让技术服务于教学目标,提升教学效率与趣味性。

五、营造良好语言生态,激发内生学习动力

学校和教育者应致力于营造轻松、愉悦、支持性的英语学习氛围。积极开展英语角、文化节、演讲比赛、海外笔友交流等第二课堂活动,拓宽学生运用英语的渠道。教师要多采用鼓励性、发展性的评价语言,宽容学生的表达错误,保护其开口表达的勇气和积极性。要将立德树人和核心素养培育融入教学全程,通过语言学习引导学生理解中外文化异同,增强家国情怀,树立人类命运共同体意识,实现工具性与人文性的统一,从而激发持久而深厚的学习内驱力。

结语

总之,推动初中英语教学高质量发展是一项复杂而艰巨的系统工程,它关涉教育公平、教师发展、教学创新、技术融合与生态构建等多个维度。当前面临的区域失衡、师资短板、评价单一、技术应用表层化及学生动力不足等挑战,绝非一夕之功可以解决,需要教育主管部门、学校、教师、家庭与社会形成合力,以坚定的决心和创新的勇气,进行长期不懈的努力。我们必须坚持以核心素养为导向,以学生发展为中心,通过优化资源配置、强化师资队伍建设、深化教学与评价改革、促进技术与教育深度融合、营造积极语言生态等多项对策协同发力,方能突破瓶颈,真正实现从“有学上”到“上好学”的质量飞跃,为培养担当民族复兴大任的时代新人奠定坚实的语言与文化基础。

参考文献:

[1]宋杏桃.浅析核心素养视域下初中英语阅读教学面临的挑战与突破[J].考试周刊,2024,(50):104-107.

[2]田妮.任务型教学在初中英语教学中的实践探索[C]//中国文化信息协会.第十一届人文学科和社会科学研究学术会议论文集.山东省日照市莒县第六中学,2025:460-465.

(作者单位:四川省邻水县牟家镇初级中学)

编辑邮箱:abcd518@126.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