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8

匠心酿甜 让世界爱上中国冰淇淋 ——访罗曼林冰淇淋(河北)有限公司董事长马志超 2025年09月16日

罗曼林冰淇淋(河北)有限公司董事长马志超

1988年,在河北正定街头,马志超的父亲用一台旧冰淇淋机搅打出第一支鲜奶冰淇淋;2025年,罗曼林马来西亚首店开业,在“石家庄旅游文化驿站”的标识下,众多海外顾客品味着来自中国的的手工冰淇淋。从踩着小板凳帮父亲打冰淇淋的少年,到掌舵500家门店的企业家,马志超的数十年深耕,不仅是个人与“甜蜜事业”的共生史,更是中国冰淇淋从“本土”走向“世界”的成长史。近日,河北经济日报《民营经济》导刊对罗曼林冰淇淋(河北)有限公司董事长马志超进行了专访,解码其以匠心铸品质、以创新谋突破的企业发展路径。

以天然原料筑牢品质底线

“父亲总说,‘做冰棍省事,但我要让老百姓吃到真鲜奶做的冰淇淋。’”谈及罗曼林的“天然基因”,马志超的思绪回到1980年代——那时物资尚不充裕,街头冷饮多是糖水勾兑的冰棍,用鲜奶做冰淇淋成本高、配料难,几乎没人愿意尝试。但父亲马振军偏要“认死理”:买旧冰淇淋机拆解研究,跑遍养牛户收鲜奶,用搪瓷盆反复调试配方,1988年终于做出第一支罗曼林鲜奶冰淇淋:无香精、无色素,仅凭醇厚奶味火遍正定。

这份初心成为马志超接手事业后最核心的传承。2017年确立“罗曼林”品牌时,他面对的是“添加剂泛滥”的市场困局,但他始终坚持“原料不妥协”,严选天然牧场奶源,巧克力用比利时百年品牌原料,白砂糖经三次筛选去杂质。“多花 30%原料成本,换来的是对父亲承诺的延续。”这份坚守换来了市场认可:门店复购率稳居行业前列,老顾客占比超60%,印证了“好原料出好产品”的真理。

以自主创新打破行业发展之困

“没有技术自主权,再好的品质也难成规模。”马志超刚接手时,国内高端冰淇淋机被意大利、美国品牌垄断,单台售价三四十万元。有加盟商攥着二十万积蓄咨询,却因买不起设备放弃——这件事成了他攻坚的“火种”。

马志超随即组建研发团队,开启自主研发之路。面对技术封锁,他拆解旧设备反向推导;活塞泵密封难题卡壳,就跑遍全国向汽车、家电专家取经;超低温制冷系统不稳定,团队连续一个月守在实验室。2020年,首台罗曼林自研超低温冰淇淋机正式面世,不仅将单台成本降低10万元,更凭借“三头双控活塞泵”技术拿下多项国家专利,填补了国内高端冰淇淋设备制造的空白。如今,罗曼林正定生产基地已具备年产上千台定制化设备的能力,可根据门店规模、地域需求提供个性化方案,为行业降本增效提供了关键支撑。

“创新不是单点突破,而是全链贯通。”为进一步构建品牌发展壁垒,马志超在行业率先打造“原料加工+设备制造”双产业链条。目前,年产能突破2万吨的高品质冰淇淋粉生产线,搭配年产上千台高端定制冰淇淋机的智造能力,确保了全球门店的口味统一,为中国冰淇淋产业构建了“自主可控”的发展范本。

以品牌出海讲好中国故事

“西方品牌用百年时间定义了冰淇淋的‘西式标准’,但中国有那么多好食材、好文化,为什么不能有自己的国际品牌?”带着这份思考,马志超将“让中国冰淇淋走向世界”定为罗曼林的长期目标—— 不仅要输出产品,更要传递中国文化。他坚信,中国的地域食材与文化底蕴,是突破困局的核心力量。于是,带领研发团队耗时数年深挖各地特色,打造了岭南妃子笑、高邮咸蛋黄等特色国风口味,成为出海的“文化名片”。

2025年1月,罗曼林马来西亚首店开业,通过与石家庄文旅局战略合作,设立“石家庄旅游文化驿站”,让海外顾客在品尝冰淇淋时,同步了解中国的文化。

如今,罗曼林海外第四家门店已进入筹备阶段,更值得关注的是品牌专属IP“冰麒麟”正式发布——这个以中国传统瑞兽“麒麟”为原型的形象,既赋予了品牌浓厚的文化内涵,又让品牌形象更加鲜活,未来将出现在海外门店的装修、陈列中,甚至会做成精巧的文创挂件,让顾客吃完冰淇淋,还能带走一份“东方祥瑞”的甜蜜记忆。

“如果说之前马来西亚首店的‘文化驿站’是打开世界看中国的‘小窗口’,那‘冰麒麟’就是更鲜活的‘甜蜜使者’。”马志超拿起IP设计稿,语气里满是笃定。

如今,罗曼林已在全球布局500余家门店,未来五年还计划拓展至8000家。谈及多年的创业感悟,马志超说,“做冰淇淋和做企业一样,都是‘慢功夫’——要像熬制奶浆一样,经得起时间的沉淀,守住品质的底线,扛住责任的重量,才能熬出最纯正的味道。”马志超说,未来将以父辈初心为根、自主创新为翼、文化出海为帆,推动中国冰淇淋在世界舞台上,走出属于自己的“甜蜜征程”。(张斯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