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河北永洋特钢集团有限公司总经理杜晓方
建成全国规模最大的轻轨生产基地,拥有世界首条万能轧机轻轨生产线;产品覆盖轻轨、重轨、起重机轨、矿用支护型钢、汽车用弹簧钢等50余个品种,拳头产品占据全国70%的市场份额;紧跟现代工厂信息化发展步伐,建成全省首家5G+全连接智慧工厂……河北永洋特钢集团有限公司(以下简称永洋特钢)始终坚持“轨道钢、优特钢”发展定位,坚定不移实施“做精、做专、做强”精品特钢战略,持续强化“高精尖”技术和产品研发攻关,以卓越的产品、先进的技术、专业的服务塑造了“永洋”卓越品牌。近日,河北经济日报《民营经济》导刊对河北永洋特钢集团有限公司总经理杜晓方进行了专访。
从“小不点”到“大块头”
从作坊式乡镇企业到全国知名钢铁企业,永洋特钢的发展历程是中国民营经济从“小不点”到“大块头”的生动缩影。
诞生于20世纪80年代初的永洋特钢,当初靠着7万元集资款,创办了只能称之为“作坊”的小型轧钢厂。经过40多年发展,如今已成为全国规模最大、品种最多、规格最全的轻重轨、起重轨、矿山专用特钢型材生产基地。今天的永洋特钢,拥有员工5000余人,总资产达157亿元,年产能达170万吨,拳头产品占据全国70%的市场份额。
面对企业的发展,杜晓方表示,公司不追求规模的盲目扩张,而是聚焦“专精特新”,着力在细分赛道上打造不可替代的竞争力。
近年来,永洋特钢持续推进“产品高端化、市场多元化”战略,一方面巩固在矿山支护、轨道交通等传统领域的优势地位,另一方面瞄准新能源汽车、高端装备制造等新兴市场,开发出1700~1800兆帕级高强弹簧扁钢、轻量化大梁扁钢等拳头产品,部分技术填补河北省冶金行业空白,产品远销南美洲、非洲、东南亚、中东等地区。
“永洋特钢决策团队有一个奋斗目标,那就是努力成为全球领先的特钢解决方案服务商。”杜晓方表示,经过多年发展积累,永洋钢铁具备了较为雄厚产业基础,拥有一支优秀的团队,在技术、市场等方面具有一定优势。“下一步,永洋钢铁要抢抓发展机遇,积极应对挑战,加快推进钢铁行业高质量发展。”杜晓方说。
走精品特钢强企之路
入职永洋特钢15年来,从一线轧钢工、工段长、设备股长、采购科长到销售经理、总经理,杜晓方一步一个脚印,成长为永洋特钢的领头人。
杜晓方说,永洋特钢的前辈们靠着吃苦耐劳精神,不仅改变了家乡面貌,而且赢得了行业的尊重。踏上新的征程,新一代永洋特钢人肩负着新的使命。
杜晓方认为,特钢是典型的“精耕细作”行业,永洋特钢的目标就是在细分领域做到极致。在钢铁大国迈向钢铁强国的进程中,永洋特钢要走出一条精品特钢强企之路、高质量发展之路。
作为永洋特钢退城搬迁的具体执行者,面对100亿元的巨大投资,杜晓方带领团队将企业大搬家作为一次技术、装备、质量、环保水平全面升级的契机。如今,永洋特钢已发展成为钢铁行业转型发展和环境治理的标杆,成为企业数智化升级的典范,并为未来企业发展打下坚实基础。
杜晓方说,“我们必须由经验炼钢向一键炼钢、智能炼钢转型,让人工智能赋予钢铁企业更大的能量,这不仅是市场对新一代永洋人的考验,更是我们不可推卸的责任和使命。”
打造最受尊敬的企业
打造“百年企业”是永洋前辈为之奋斗的目标。“办一家企业、养一厂员工、活一域经济、富一方群众”,成为新一代永洋人的追求。
“企业的财富来自社会,必须反哺社会。我们要做有温度的企业。”杜晓方说。
以社会责任为价值追求,彰显民企担当。永洋特钢累计投入8亿元助力所在地永年区杜刘固村美丽乡村建设,吸纳当地2350余人就业;设立“永洋助学基金”,累计资助贫困学生2000余名;捐资8915万元,解决周边村庄群众吃水难、上学难、看病难和行路难等问题。
作为新时代青年企业家,在传承父辈“吃苦耐劳、诚信为本”经营理念的基础上,杜晓方带领团队坚持走好转型升级、高质量发展之路。
搬迁后,永洋特钢实现了从传统钢铁企业向智能化、绿色化、工业数字化企业的华丽转身。在产品端,开发减碳30%的低碳环保汽车用钢,助力下游客户实现绿色制造;在管理端,实现成本精细化管控,建立“双通道”晋升机制,激发创新活力;在用户端,与中国中铁、中国铁建、中国电建、中国核工业集团、中国能源建设集团等大型集团公司常年合作,深受用户好评。
下一步,数字化管理系统升级、客户需求快速响应机制制定、国际化视野的研发团队建设、与全球顶尖材料机构开展广泛合作、与多所高校联姻推动“产教融合”培养技能型人才等,将成为杜晓方团队的新选项。
“我们不追求成为最大的企业,但要成为最受尊敬的企业——在技术上领先,在责任上担当,在传承中创新,这应该是新时代青年民营企业家的共同追求。”杜晓方说。
(李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