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中国人民解放军仪仗方队。二排中间为石斌。新华社发
□长城网·冀云客户端记者 许艳艳 蔡洪坡
9月3日上午,北京天安门广场隆重举行纪念中国人民抗日战争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80周年大会。受阅部队中,有哪些河北面孔?
国旗手石斌
用一流标准书写荣光
在阅兵分列式环节,首个出场的徒步方队是仪仗方队,这支仪仗司礼大队也被称为“中国排面”,男队员平均身高186.5厘米,女队员平均身高173厘米。
而站在仪仗方队前方,高擎党旗、国旗、军旗通过天安门广场的3名旗手格外引人注目。其中国旗手石斌,是河北衡水人,2009年12月入伍。
石斌手中的旗杆长3.35米,旗杆加旗面重约4千克。石斌在训练时时常主动加练,“遇到下雨或是极端天气,旗的实际重量会重很多,这要求我们要有足够的训练储备。”
“持旗、扛旗、端旗,日复一日地训练中,我更加体会到‘护卫国旗,重于生命’。”石斌说,国旗是国家的象征和标志,维护国旗尊严,就是维护国家尊严。
这是石斌第4次以旗手身份参加阅兵任务。阅兵前在接受媒体采访时,他曾表示,“能够参加此次阅兵任务,我深感荣幸,更感责任重大,也倍加珍惜。”
他说,历次参加阅兵的印记是荣誉,更是勋章。“战争年代,革命先烈用生命和热血换来胜利。和平年代,作为一名军人,更要用一流标准书写荣光。”
民兵方队领队李依潼
时刻冲锋在前的90后党员
作为今年阅兵场上唯一一个全女兵方队,同时也是第一次出现在以抗战胜利为主题的纪念大会上的民兵方队,民兵方队备受关注。
民兵方队领队李依潼是河北保定人,目前职务是易县坡仓乡乡长。参加工作以来,李依潼兢兢业业,身为党员的她,很多时候都冲在前面。
受强降雨影响,2023年7月30日晚,坡仓乡全域9个行政村断水断电断网,与外界失联。坡仓乡党委随即组织开展自救,开放乡政府大院供地势低洼的农户、商户转移安置。90后党员干部李依潼负责幼儿群体的转移安置,因水势过大,小孩子们走起来非常困难,李依潼就拉着抱着孩子,把他们一个个转移到了安全区。
站在阅兵场上,李依潼和其他民兵一起,用最昂扬的精神状态接受党和人民的检阅。
狼牙山五壮士连
革命精神84年的薪火相传
由80面抗战英模部队荣誉旗帜组成战旗方队,承载着历史荣光浩荡而来!其中,有一面“狼牙山五壮士”旗帜,背后发生的故事就在河北保定。
84年前,八路军5名战士为掩护群众和部队主力转移,在狼牙山顶峰棋盘陀纵身一跃,用生命诠释了视死如归、宁死不屈的民族气节。84年来,他们的精神在一支英雄连队中薪火相传,这就是陆军第74集团军某旅“狼牙山五壮士连”。
在这个连队,五壮士从未远去。每天晚点名先呼点五壮士,全连官兵齐声答“到”,铿锵有劲、声震长空;每次执行重要任务前,战士们都会在“狼牙山五壮士”铜像前宣誓,坚决不辱使命,保证完成任务。这是战士们一以贯之的光荣传统,也是穿越时空与先辈们的对话。
刘老庄连
生命不息 战斗不止
2025年8月16日晚感动中国2024年度人物揭晓,“刘老庄连”(解放军驻冀某部4连)获特别致敬。
在解放军驻冀某部,“刘老庄连”宿舍楼前,栽种着一棵被命名为“八十二棵松”的小树。这背后有一段令人震撼的历史。
1943年3月18日,新四军第3师7旅19团2营4连82名官兵,与千余名日伪军展开殊死搏斗,全部壮烈牺牲。
据《淮阴八十二烈士墓碑记》记载:“没有一支完整的短枪、步枪、机枪,全部都折断了,炸碎了,弹药都射尽了,手榴弹都掷光了。”勇士们用刺刀,用枪托,用铁锹,甚至用牙齿,战斗到生命的最后一刻……
这场战斗,4连以全体牺牲的代价,毙敌170余人、伤敌200余人,战后第3天,淮阴的父老乡亲把82名优秀子弟送到部队,组建了新的4连,被命名为“刘老庄连”。一个英雄的番号就此诞生!
为了感念82名烈士,当地政府和百姓修建了刘老庄八十二烈士陵园,并植下青松82棵。
解放军驻冀某部4连连队干部参加八十二烈士牺牲纪念日活动时,专门从八十二烈士陵园带回一棵青松命名为“八十二棵松”,栽种在宿舍楼前。
82年来,“刘老庄连”从白山黑水打到天涯海角,为建立新中国立下赫赫战功;新世纪以来,从长江大堤到汶川震区,从胶东湾口到东南沿海,从中原腹地到维和战场,“刘老庄连”舍我其谁、一往无前,生命不息、战斗不止的“刘老庄连”精神融入到连队一茬茬官兵的心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