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3

2025河北赛事经济蓬勃发展 2025年09月03日

河北以重点品牌赛事为引领,打造全国自行车运动大省。

7月13日,2025崇礼168超级越野赛在张家口市崇礼区落下帷幕。中国越野跑名将陈霖摘得女子168公里组桂冠。

全国“村BA”北部赛区圆满收官,河北邢台宁晋代表队成功晋级。

□烟成群 杨凡颢

2024年8月印发的《国务院关于促进服务消费高质量发展的意见》提出,增加体育消费场所,鼓励举办各类体育赛事活动,创建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赛事品牌。

今年上半年,河北面向社会公开举办各类体育赛事活动5552场,同比增213%;吸引参赛人员和观众1343.62万人,同比增267%;直接带动消费超269亿元,同比增197%。

本文从赛事多元化供给、观众引流创新举措、文商旅体健融合发展、政府引导与市场需求双重驱动四个维度进行分析,力图反映2025年河北赛事经济发展的“新速度”,展现河北赛事经济高质量发展新路径。

聚人气 赛事IP日益多元

在赛事经济中,“观众人数”或者说“人气”是核心指标,直接关联门票收入、现场消费,决定赛事IP价值、商业赞助吸引力及长期影响力。

与去年同期相比,今年河北省体育赛事吸引参赛人员和观众人数大幅增多,主要原因是高品质赛事供给的增加,也就是推出了更多“值得看”的比赛,这是基础。

河北立足本省特点,依托冬奥场馆、户外资源、地区特色等优势,系统谋划,重点打造了高等级专业赛事、户外特色赛事、青少年赛事、群众类赛事等四类赛事,逐步完善形成特色赛事体系。

孙颖莎、梁靖崑等河北优秀乒乓球运动员拥有大量粉丝,2025中国乒乓球俱乐部超级联赛(第一阶段)在雄安新区举办,30场精彩对决为观众呈现了世界顶尖水平的乒乓盛宴。6月9日—11日,3天赛事门票收入2700余万元,其中省外观众超66%,带动综合消费约1亿元。

借力冬奥效应,上半年河北高等级冰雪赛事数量全国第一。2024—2025雪季全省举办国际雪上赛事8场、国家级冰雪赛事22场,分别占全国举办总数的44.4%和40%。特别是张家口承办国际级、国家级高水平雪上赛事数量连续3年全国第一。谷爱凌、林孝埈、平野步梦等明星运动员的参加,吸引了大量外地粉丝观赛,带动冰雪旅游人数增长20%。

凭借独特的自然人文资源优势,“户外在河北”正叫响全国。河北上半年举办路跑、山地、骑行、冰雪、水上、钓鱼、航空等户外运动赛事881场,与去年同期对比,增幅为165%。其中张家口越山向海人车接力赛、大境门越野赛、承德金山岭长城越野赛、秦皇岛亚洲帆船锦标赛品牌影响力显著。

同时,新兴时尚赛事方兴未艾。举办激光跑、街舞、轮滑、匹克球、山地自行车等新兴时尚赛事200场,与去年同期对比,增幅为138%。中国轮滑马拉松公开赛、速度轮滑公开赛(邢台站)以及全国无人机竞速赛、无人机足球赛(廊坊站)均是全国首次双赛同城同办。

青少年赛事门槛低、成本低,“一人参赛、全家观赛”,办赛性价比高。河北举办的2025年中国击剑俱乐部联赛全国赛吸引全国5000余名青少年选手参加,创下今年全国同级别赛事参赛规模之最,吸引家长观众2万余人。2025追风少年全国儿童滑步车公开赛吸引20个省份1860名小选手参赛,吸引家长团、亲友团等观众近3万人。

群众类赛事既促进全民健身,又聚集人气、拉动消费。河北把普及率高、参与度广的足球、篮球、乒乓球、棋牌等四项群众身边的赛事作为重点,制定专项方案,从社区和行政村开始打起,进行县级海选赛、市级预选赛、省级总决赛,截至6月底,全省累计举办3962场,其中足球643场、篮球1000场、乒乓球1733场、棋牌586场。

强引流 让赛事“接地气”群众“喜欢看”

发展赛事经济,需把握好大众性体育运动这个基本点,只有赛事“接地气”,才能“有人气”。

河北各地、各单位在赛事组织过程中,将“观众引流”作为核心课题,通过一系列创新举措,吸引观众,提升观赛体验,千方百计让群众“喜欢看”。

提高观赏性和体验感。对于场馆内的比赛,做到“八有”,即有专门策划、有预热宣传、有氛围营造、有垫场演出、有灯光音响、有主持串场、有现场互动、有礼包优惠。

对线性较强的户外赛事,在出发区、结束区增加大屏幕、设置观众席等,沿线设无人机、定点摄像头等,配套文化展演、特色产品展销等消费活动。

秦皇岛在举办2025年ILCA亚洲(公开)帆船锦标赛期间,构建“海陆联动”观赛体系,岸上256个阶梯看台配备专业望远镜,沙滩大屏实时直播,5艘双体帆船提供海上沉浸式观赛体验,赛事期间远洋蔚蓝海岸接待国内外游客超14万人次,同比增长35%,拉动综合消费超2300万元。

创新赛程赛制设计。坚持规范赛事与创新赛事相结合,专业组与大众组相结合,成年组与亲子组相结合,增加科技元素,进一步提升赛事趣味性与观赏性,扩大参与人群。通过设置专业积分和赛事积分双积分制,制定配套激励政策,增加参赛黏性。在河北省五人制足球超级联赛中,由传统上下半场共40分钟改为四节60分钟,时长增加,方便在比赛间歇开展各类文化娱乐、商业推广活动,增加悬念与观赏性。

优化办赛空间时间。重点是“三进”“四集中”。“三进”就是让赛事走出体育场馆,进景区、进街区、进商圈。“四集中”就是尽可能把办赛时间集中在周末及小长假、传统节假日、寒暑假及旅游旺季。

“冀萌杯”青少年篮球赛将比赛选址在石家庄裕华万达、长安万达与石美集城市微度假中心三大商圈,吸引数万人次到场观赛,叠加线上直播引流作用,为商圈带来前所未有的曝光度与客流量。

精准定位激活核心观赛群体。河北创新性地构建了“四团”(家长团、亲友团、同学团、粉丝团)观赛服务体系,精准识别不同观赛群体的需求特点,并据此制定差异化的服务策略。带动“一日比赛,多日停留”“一人参赛,多人消费”,延长消费链条。

数字化转型,多维度宣传。重大赛事在邀请中央、省、市各级权威媒体参与赛事宣传报道的同时,还邀请网络达人参与赛事宣传,并在网络平台开启线上直播,全方位扩大赛事影响力。2025石家庄马拉松赛共有150余家媒体平台、达人账号对活动进行宣传,近40个媒体平台全程直播,微博话题阅读量1.6亿,列同城热搜第1名、全国热搜第12名,相关视频全网总曝光近3亿人次。

“赛事+” 融合体商文旅多业态

赛事经济远不止赛场输赢,看台上此起彼伏的呐喊声浪,与穿梭于市集的消费人流,赛事推动的产业转型升级,共同奏响了内需跃动的交响乐。

体文旅商融合发展创新消费场景。河北省体育局联合文旅、商务等多部门,将非遗、地方文化、特色美食等融入赛事设计,促进赛事参与和旅游观光、享受特色美食、购买精品文创等无缝衔接,打造“赛事+旅游”“赛事+购物”“赛事+娱乐”“赛事+文化”等多业态融合场景和“观赛即旅行、参与即消费”的文旅盛会、城市盛会。

河北省体育局与省文旅厅共同推出“跟着赛事游河北”活动,今年公布体育赛事目录两批共225项,配套文化旅游精品线路和优惠政策;共同开发“河北文旅一卡通”赛事主题卡产品,参赛观赛群众持卡可享受全省200余家景区、影院等优惠权益。与省商务厅共同实施“乐享精品赛事 寻味中华美食”活动,配套推出美食体验等活动。

自2021年以来,京张全季体育旅游嘉年华已连续举办5届,累计发布1018项体育赛事、文化旅游和会议会展活动,251个体育旅游精品项目,营造出“赛场即景点、比赛即旅游”的体育旅游消费场景。今年,京张全季体育旅游嘉年华采用“运动体验+消费场景”双向引流,7至10月间推出“3+135”立体矩阵,涵盖健步走、车马接力赛、自行车骑游大会、摩托越野赛等户外项目,以及国际级品牌赛事、新兴时尚运动和特色文旅活动三大类型,把冬奥场馆资源、体育旅游景区、户外赛事活动等串点成线。

赛事出圈后,影响力延伸至场外,正转化为多场景消费活力。

2025石家庄马拉松吸引了3.5万人参赛,比赛期间推出景区游览、酒店住宿、交通出行等优惠政策,有效拉动消费3.89亿元,较去年增长40%,并吸引50余家商家参与。活动现场非遗剪纸、井陉拉花等传统技艺展演与摇滚音乐演出结合,选手还可凭参赛凭证免费游览13家国有A级旅游景区,享受50家星级酒店推出的“早开餐、晚退房、享优惠”专属服务。

在邯郸大剧院广场举办的2025年中国马术场地障碍冠军杯赛(邯郸站),首次将马术赛事与地标性建筑相结合,并融入“胡服骑射”历史元素。赛场周边设立特色美食和农产品展销摊位,同时与北京一家公司合作开展体育市集,带动消费超500万元。

“赛事+产业” 重构产业链与城市竞争力

“赛事+产业”正推动河北多地相关产业的发展和转型升级。

张家口市规划建设高新区冰雪运动装备产业园和宣化冰雪产业园,推动冰雪装备与新技术融合创新,初步实现了从头到脚、从个人到场地、轻重装备结合、研发制造销售服务一条龙、运动体验会展全覆盖的冰雪运动装备全产业链布局。

邢台是全国知名的自行车、童车生产基地。今年上半年,邢台共开展自行车赛事活动217场,聚力打造“红川绿谷·骑行太行”和“泉城骑行”两大品牌。在赛事举办和自行车运动热潮影响下,该市中高端运动自行车消费大幅增长,新成立自行车俱乐部8家,会员数量快速增加。自行车生产厂家举办自行车折扣售卖和以旧换新活动,售卖、置换运动型自行车10余万辆。

同时,邢台经开区加快建设高端运动自行车产业园,构建集研发设计、智能制造、文化创意、旅游体验于一体的全产业生态体系;广宗县规划建设赛车配件“园中园”,加快高端自行车(赛车)关键零部件企业落地和技术攻关。

6月11日至14日,2025中国无人机竞速联赛、2025全国第一届无人机足球联赛在廊坊举办,吸引全国1200余名运动员及韩国、加拿大等国际选手参赛,京津游客占45%。开幕式期间举办低空经济座谈会,推动政府与企业签署合作协议,研究建设无人机研发测试基地及专属比赛场地。

转观念 民间与政府双向奔赴

去年以来,“村超”和“苏超”成功出圈,为赛事经济提供了鲜活样本。赛事经济的蓬勃发展、长效运营,其背后是一个地区持续优化营商环境、把握市场需求、开拓增长空间、探索经济治理的不懈努力和创新实践,与地方政府对体育产业的战略布局密不可分。

完善政策支持与保障体系。为完善政策指导,河北在全国率先出台《关于发展赛事经济拉动大众消费的实施意见》,明确赛事经济发展总体目标路径,提出增加高品质赛事供给、推进市场化办赛、提升赛事引流能力、创新赛事消费场景等具体任务举措。制定《关于进一步提升赛事引流能力的指导意见》,从优化赛事设计、提升观赛体验、配套优惠政策、加强宣传推广等方面,进行具体指导。

河北还创新示范试点奖补政策,鼓励各地培育赛事品牌,对入选国家级、省级示范项目或荣誉称号的办赛主体、品牌赛事所在市县给予奖补。各地也积极出台支持政策。石家庄设立体育产业引导资金,对参加国家职业联赛的体育俱乐部给予最高2000万元的扶持和最高2000万元的奖励。张家口出台品牌赛事奖补办法,对经过评定的品牌赛事给予最高50万元的办赛奖补和最高10万元的媒体直播奖补。

去年12月,河北获批全国体育赛事带动消费监测试点省(全国7个省份)。目前,河北已经制定相关管理办法,建立数据统计模型,规范统计标准,科学合理统计观众人数和拉动消费金额,逐级落实审核把关制度,确保数据真实可靠。

持续推动市场化办赛。“苏超”体现了线上线下、民间与政府双向互动的共治共享逻辑,这种治理方式在当前着力扩大内需、促进经济转型升级中发挥着重要作用。

为持续推动市场化办赛,河北各地正积极转变“就赛事办赛事”观念,全面梳理赛事目录,制定配套政策,推向市场,面向社会招商。河北省体育局累计发布两批《2025年河北省发展赛事经济重点赛事名录》,推动各市体育部门充分释放政府赛事资源,吸引各市场化主体积极参与。

河北省体育局分别发布《“户外在河北”2025年系列活动合作伙伴招募计划》《“户外在河北·跑遍河北”活动2025年赛季招商公告》,并启动2025年河北省五人制足球超级联赛省级招商。

河北还积极引进知名赛事公司,对各项赛事进行专业化、市场化运营。针对马拉松、越野等关注度高的体育项目,制定了《河北省路跑赛事管理办法》《河北省路跑赛事分级监管办法》,对高危项目赛事安全方案提级省局审查,守牢安全办赛底线。

河北各地已经在市场化办赛方面进行了积极探索。石家庄、保定、张家口、承德等地依托各自资源谋划举办23场优质山地越野跑赛事,大部分赛事实现了市场化办赛。

在张家口,冬奥核心区已配套卡丁车、攀岩、骑马等娱乐体验项目20多个,与国内实力企业合作推动开展露营、山地车、无动力乐园、徒步等8个运营项目的布局工作。冬奥核心区引进知名餐饮品牌200多家,入驻消费品牌300余个。

2025中国无人机竞速联赛、2025全国第一届无人机足球联赛形成了“国家级协会指导+地方政府统筹+社会力量参与”的办赛机制,通过跨层级协作,不仅填补了国内无人机团体竞技赛事空白,更为廊坊低空经济发展提供了鲜活范例。

衡水动员协会、俱乐部等社会力量参与办赛,打造“群众赛事群众办”模式,鼓励社区、乡村自主策划赛事,采用政府购买服务、企业冠名赞助等模式,降低办赛成本,增加赛事供给。2025年“龙腾盛世 舟行滏阳——九州龙舟赛”主要资金由北京优活体育公司和衡水水上协会自筹和市体育局商洽相关企业进行赞助,吸引了河北、北京、天津、山东等地的21支队伍参赛。

(本版图片均为资料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