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檀慧 王卫博
当前信息技术飞速发展,融媒体的快速发展已经深刻影响着教育传播方法与路径。红色文化作为中华民族宝贵的精神财富从而承载着深厚的历史底蕴与价值内涵。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作为培养社会主义建设者以及接班人重要阵地,融媒体环境为红色文化传播提供了更加广阔的平台。怎样运用融媒体技术优势而且有效整合红色文化资源,独创教育传播方法同时实现红色文化与思政教育的深度融合,已变成当前高等教育领域亟待探索的重要问题。
深化思政教育改革
加强红色文化教育
融媒体时代的到来为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改革带来前所未有的机遇与挑战。传统思政教育模式在新的历史条件下须要实行深层次的变革、独创红色文化融入为这一改革指明方向,在于教育理念转变与教育方法的创新,融媒体环境下学生学习方法、思维模式、接受习惯发生深刻变化,传统灌输式、说教式教育方法已难以满足新时代教育需求。红色文化教育须与现代教育技术相结合,并经过多元化表达方法、互动化的传播手段,使抽象的理论知识变得生动具体,同时使深奥的思想内涵变得易于理解与接受,教育工作者须要转变角色定位进而从知识的传授者转变为学习的引导者、促进者,经过红色文化熏陶、感化然后激发学生的内在动力、培养自主学习能力。
红色文化教育的加强还体现在课程体系完善、教学内容的丰富上。高校须要构建系统性红色文化教育课程体系,进而将红色文化教育有机融入思想政治理论课、专业课程、实践教学的各个环节,这种融合不是简单的内容叠加,而是在深入挖掘红色文化内涵基石上,探寻其跟各学科知识结合点形成相互促进、相互补充的教育格局,同时,红色文化教育内容须与时俱进,既要传承历史经典,又要结合当代实际,使红色文化在新时代焕发出新的生机与活力。
整合红色文化资源
营造校园红色文化氛围
红色文化资源整合是发挥其教育功能基石。我国拥有丰富的红色文化资源,同时涵盖革命历史遗迹、英雄人物事迹、革命文献资料、红色影视作品等多种红色文化资源,这些资源分布广泛、内容丰富但往往缺乏系统性的整理与开发。高校作为文化传承的关键阵地,应当承担起整合红色文化资源责任,经过科学方法、手段进而将分散的资源有机整合,形成具有教育价值和传播效力文化产品。
校园红色文化意境营造是红色文化教育的关键载体以及环境保障。良好的文化意境能够在潜移默化中影响学生思想观念、行为方法进而形成强大的教育合力。营造校园红色文化氛围需要从多个维度入手而且涵盖物质环境建设、精神文化培育、制度文化完善,物质环境建设涵盖红色文化主题雕塑、壁画、展览馆等硬件设施,这些设施不仅仅具有装饰功能更是承载着深厚的文化内涵。
精神文化培育是营造校园红色文化氛围重点内容。经过开展丰富多彩的红色文化活动,如红色经典诵读、革命歌曲演唱、红色真实经历共享,可以让学生在参与中感受红色文化魅力,同时在体验中接受红色文化熏陶,这些活动应当注重学生主体参与然后经过互动交流与情感共鸣,达成文化传承与价值内化。同时还要培育弘扬红色文化精神,如爱国主义精神、集体主义精神、艰苦奋斗精神等,使这些精神变成校园文化主旋律。
融合信息媒体优势
拓展红色教育传播途径
融媒体时代的显著特征是各类媒体融合发展、相互渗透。传统媒体和新媒体界限日趋模糊,形成多元化与立体化的传播格局,这种变动为红色文化教育提供了更加广阔的传播平台、更加丰富的表现手段。高校应当尽可能减少损耗融媒体技术优点、传播特点从而独创红色文化教育的传播方法,提升教育成效和覆盖面。
数字化技术应用为红色文化教育注入新的活力。经过虚拟现实技术、人工智技术可以将抽象的历史事件和人物形象化、具体化,让学生身临其境地感受历史的厚重、英雄的伟大。利用虚拟现实技术重现革命历史场景,让学生在虚拟环境中体验革命先烈的艰苦斗争,利用强化现实技术将历史人物“请”到课堂上并与学生实行互动交流,利用人工智能技术开发智能化的学习平台进而为学生供给独特性的学习资源与服务。
网络平台建设为红色文化教育提供了广阔的传播空间。微信、微博、抖音、B站等社交媒体平台已经变成当代大学生获取信息、交流思想的最重要渠道,高校应当积极利用这些平台开设红色文化教育专栏,定期发布相关内容并与学生实行互动交流;同时还可以建设专门红色文化教育网站或App,整合各类红色文化资源以及为学生供给一站式的学习服务,这些平台建设要注重内容质量、形式创新,采用学生喜闻乐见的表达方法,提升内容吸引力和传播力。
发挥教育指导作用
实现思政教育理论与实践融合
理论跟实践结合是马克思主义认识论基本要求,同时也是思想政治教育达到实效的根本保证。融媒体背景下的红色文化教育更加突出理论学习与实践体验有机融合,并且经过多样化的实践活动,让学生在亲身参与中深化对红色文化内涵理解然后在实际行动中践行红色文化精神,这种融合不仅仅有助于提升教育针对性、实效性,更能够培养学生实践能力与创新精神。
实践教学基地建设为理论同实践融合提供了更好的平台。高校应当尽可能减少损耗当地的红色文化资源从而奠定平稳的实践教学基地,组织学生开展实地考察、志愿服务、社会调研等活动;这些基地不仅仅涵盖传统革命纪念馆、烈士陵园等场所,而且还可以扩展到新时代先进典型、模范人物的工作场所、生活环境等,经过实地参观学习,学生能够更加直观地感受红色文化历史价值、现实意义。
项目化学习方法推广为理论和实践融合供给有效途径。经过设计具有挑战性、探究性学习项目同时引导学生主动参与红色文化研究与传播,组织学生开展红色文化口述史采集项目,经过访谈老党员、老战士等方法收集、整理珍贵的历史资料。开展红色文化创意设计项目进而鼓舞学生运用专业知识、技能,创作具有时代特色红色文化作品;开展红色文化传播实践项目,让学生担任红色文化宣讲员、传播者,在服务他人的过程中增加自身的能力与素质。
创新创业教育的融入为理论跟实践结合注入新的动力。红色文化蕴含着丰富的独创精神和创业智慧,这些精神财富对于培养学生创新创业能力具有要紧启发意义,高校可以结合红色文化教育开展独创创业实践活动,鼓励学生运用红色文化资源实行创业项目设计与实施。比如,开发红色文化旅游产品、创办红色文化传媒公司、设计红色文化教育软件,可以让学生在创新创业过程中深化对红色文化理解、传承。
(作者单位:檀慧 石家庄学院机电学院;王卫博 石家庄学院化工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