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尹全杰
技工院校作为培养技术技能型人才的重要基地,其教育目标不仅在于传授学生的专业知识和技能,更要注重学生综合素质的提升。校园文化作为一种潜在的教育力量,能潜移默化地影响学生的价值观、行为习惯和职业素养。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全面推进素质教育,大力提高技工院校学生素质,培养具有创新精神与实践能力的优秀人才,既是当代世界经济发展的现实需要,也是高职院校人才培养的紧迫任务。因此,加强对技工院校学生教育问题的研究,探索有效的解决策略,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技工院校学生教育存在的问题
就目前情况来看,我国部分技工院校虽在校园文化建设方面取得了一些成绩,但仍存在很多问题和不足:一是校园基础设施不够完善,难以满足学生的学习和生活需求;二是学生文化基础薄弱,自控力较差,学生难以适应技工院校的学习和生活节奏;三是缺乏特色的办学理念,校园文化氛围不浓厚,师生缺乏共同的价值追求和奋斗目标。这些问题的产生,严重制约着技工院校的发展。
加强校园文化建设,推进技工院校学生素质教育的策略
完善物质文化建设,营造良好学习环境。物质文化建设是校园文化建设的基础,良好的物质文化环境不仅可以为学生提供良好的学习和生活环境,还能有效激发学生学习的积极性,提高教学质量。首先,技工学校应完善教学设备,如多媒体教室、专业实训设备等。学生在学习过程中能接触到真实的工作场景和工具,可以有效提高其实践操作能力,为其今后的实习打下坚实的基础。比如,对于汽修专业学生来说,学校除了为学生配备基础的机修设备,还应配备汽车实训台、维修诊断设备等,以便学生深入了解汽车各个部件的结构和工作原理,提升学生实际操作能力。其次,合理规划校园布局,通过建设多样化的校园人文景观来营造良好的学习环境,促进学生的素质发展。例如,可以设置一些与学校专业相关的雕塑,或者邀请知名艺术家创作具有教育意义的艺术作品,通过这些潜移默化地影响学生的思想和行为,帮助他们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此外,学校也加强学生生活设施、设备的保障,如舒适的学生宿舍、干净卫生的食堂、便利的购物场所等,以满足学生基本的生活需求。
加强精神文化建设,培育共同价值和目标。精神文化建设是校园文化建设的核心,积极向上的校园文化是学校持续发展的重要支撑。因此,学校可以从以下几方面加强精神文化建设。首先,明确教学目标,教学目标可以为精神文化建设提供方向。因此,学校应全面分析现有优势,结合学校的专业特色和市场需求,确定学生培养的目标和方向。其次,加强师生的思想政治教育,学校可以组织教师开展思想政治理论学习,督促教师学习教育教学理论和国家的教育方针,从而提高教师的思想政治水平和管理能力。此外,学校可以开展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利用重大节日设计活动或将其融入课程教育中,以增强学生的情感体验,提升学生的文化修养。以服务类专业来说,教师在教学中,可以把将中华传统文化有机地融入学生的实践教学中,让学生亲身体验传统文化。如在旅游管理专业中,让学生体验茶艺文化;在酒店服务实训中加入传统礼仪培训。通过实践活动,让学生体验传统文化的魅力,增强文化自信,同时也能提升学生的综合素质和职业竞争力。
增强文化活动建设,丰富学生学习生活。文化活动建设是校园文化的外在表现,其重要性不容忽视。丰富的文化活动能够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增强学生的社会责任感和团队合作精神。因此,技工院校应积极开展丰富的文化活动,如技能大赛、文化艺术节、志愿者服务活动等,为学生搭建广阔的发展空间和实践平台,为培养学生良好行为习惯和职业素养奠定基础。同样以汽修专业为例,学校可以在校内举办汽修检测和维修技能大赛。竞赛开始前,教师依据人数进行合理分组,并准备真实的车辆模拟发动机管理系统、电气系统等常见故障,在比赛时让学生从中任选一个项目进行实际动手操作。每组选手必须在规定时间内严格按照操作流程规范操作,最后评委根据评分标准对学生赛中的各项表现进行打分。通过此类竞赛活动,可以使学生在实践中掌握汽车检测和维修的核心技能,促进其实操能力和职业素养的提升.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教师在日常教学里通过细致观察学生的学习表现以及科学地进行教学评价,能够敏锐地发现其中存在的各类问题,进而促使自身不断完善课程改革相关举措,最终有效提高办学质量和效益,有力推动职业教育蓬勃发展。
结语
综上所述,加强校园文化建设对技工院校学生的素质教育具有重要意义。因此,技工院校应充分认识到校园文化建设的重要性。在开展校园文化建设时,正确处理好校园文化建设与素质教育的关系,在教学中不仅注重学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培养,同时也要加强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和品质教育,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为国家和社会培育更多具有创新精神、实践能力和社会责任感的高技能人才。
(作者单位:邢台技师学院,河北 邢台0540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