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艳琴
新时代背景下,大学生思想教育工作已成为高校教育改革的重要内容之一。因此,高校教师应更新教学理念,创新教学模式,为学生提供更加优质的思想教育内容与教学活动。红色文化作为中华民族的精神财富,其蕴含丰富的育人价值,教师应将红色文化融入大学生思想教育当中。基于此,本文将浅析红色文化融入大学生思想教育的重要性,以及教育现状,并对新时代高校红色文化融入大学生思想教育的有效策略进行探讨。
关键词:红色文化;大学生;思政教育
红色文化蕴含着厚重的革命精神与历史内涵,是开展大学生思想教育的有效素材。高校教师应顺应时代发展,将红色文化融入大学生思想教育,以更好地培养学生的人文素养与价值观念,推动学生的全面发展。在实际教学中,如何创新性地将红色文化与大学生思想教育有机结合,创设出符合学生学习需求,能够激发学生主动学习与践行红色文化的教学活动,已成为高校教师需要应对的新课题。
红色文化融入大学生思想教育的重要性
增强学生爱国情怀。互联网时代下,学生通过网络平台能够接触到海量、繁杂的信息,其中不乏一些不良思潮。为了让学生可以对网络上的新闻资讯进行正确判断,高校应加强红色文化在大学思想教育中的融入,以丰富的红色文化教育内容与教学活动,让学生通过聆听红色故事,追忆峥嵘岁月中革命先辈克服艰难险阻、不畏牺牲的英勇事迹,以鲜活的事例感染学生,从而激发他们内心深处的爱国热情。红色文化教育是一种能够联系历史与现实的教育活动,让大学生在学习过程中,自觉传承红色基因,增强自身的爱国情怀与社会责任感,并以此促进学生努力学习,追求进步,成为一名具有良好爱国主义精神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
培养学生文化自信。红色文化是中华民族发展中形成的宝贵精神财富。这些精神在新时代依旧具有强大的生命力。在高校思想教育过程中,教师组织学生阅读学习红色文化经典著作、观看红色文化影视作品、前往红色主题教育基地,学生将能够接受到全面、深入的爱国教育和文化体验,并在教师的引导下,自然而然地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念与理想信念。当红色文化浸润学生的心灵后,他们也会将其内化为自身的价值追求和行为准则,从而形成良好的文化自信与民族自豪感。此外,高校红色文化教育通常会涉及许多实践活动,让学生在身体力行中加深对红色文化的认识和理解,进而促进学生综合素质的全面发展。
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红色文化作为优秀的德育资源,高校应认识到红色文化教育与立德树人根本任务之间的联系。并根据实际校情学情,结合当地红色文化资源,以拓宽大学生思想教育的深度与广度,开展高质量的立德树人育人活动。高校在开展大学生思想教育时,应将红色文化融入其中,以鲜明的事例让学生认识到理想信念的力量,引导他们将个人理想与国家发展相联系,在实现个人价值的过程中,为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做出力所能及的贡献,以发挥出红色文化的育人价值。使学生在日常学习生活,乃至以后毕业就业,都能将红色文化中的精神力量视为指引灯塔,不断锤炼自身的意志品质,将立德树人转化为实际行动。
高校红色文化融入大学生思想教育现状
学生对红色文化的认识有待提升。当前,红色文化教育的途径虽然日益多样化,但存在教育内容碎片化,浮于表面等问题。学生接触红色文化教育主要通过思政课讲解、校园文化氛围建设,以及红色经典故事与影视资料等,缺乏系统的了解与学习。比如,在思政课上,教师大多只是为学生讲解革命英雄在战争中的英勇表现,忽略了对革命英雄成长历程与个人信仰的挖掘,使得学生对红色文化的理解较为表面,没有真正入脑入心。同时,部分高校在红色教育设置上也仍有较大提升空间,教师只是在思政课上对红色文化进行简单讲解,并没有将其规划为系统的教学模块,从而影响了学生对红色文化的认识。
红色文化教学内容与形式单调。一方面,高校红色文化教育主要依赖于思政课教材上的红色文化相关章节,教师也只是对革命历史事件、英雄人物事迹进行简单讲解,并没有结合新时代的发展趋势对红色文化内涵进行创新拓展。由于红色文化人物、事件与学生所处的时代相距较远,学生很难快速理解红色文化事件中的艰难险阻,也无法很好地产生情感共鸣。另一方面,互联网时代下,传统的课堂教学方式容易让学生感到枯燥乏味。这需要教师打破“灌输式”教学形式,运用信息化教学手段,引入思维导图、历史照片、影像资料等,丰富红色文化教学资源与方式,以充分发挥红色文化的德育价值,满足学生的个性化学习需求。
缺乏完善的红色文化教学评价。许多高校对于红色文化融入大学生思想教育效果的评价主要依赖于试题检测,通过考查学生对红色历史人物、事件的相关年份、地点、意义等知识点的掌握,以考试分数对学生进行评价。这种评价模式无法评估学生是否认同红色文化价值观、是否能够在日常学习生活中践行红色文化精神,更难以准确衡量红色文化教育对大学生思想成长发展的育人效果。另外,对教师红色文化融入大学生思想教育的评估也较为固化,主要以学生的期末成绩对教师的教学质量进行评价。这样不仅学生难以发表对教师教育教学的感受,还容易使教师失去更新教学理念与教学方法的动力。
新时代高校红色文化融入大学生思想教育的有效策略
营造良好的红色文化育人氛围。为了帮助大学生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念,提高他们对红色文化的重视程度,高校应大力推动红色文化与大学生思想教育的有机结合,在校园内营造良好的红色文化氛围。首先,应在校园环境建设中融入红色文化教育,利用宣传栏、文化长廊、文化雕塑等方式,将红船精神、延安精神、“两弹一星”精神等自然而然地融入校园当中。让学生在潜移默化中形成对红色文化的正确认识。其次,教师可以组建大学生红色文化社团,开展关于红色文化系列讲座、话剧表演等文艺创作等活动,并在全校内扩大活动宣传力度,让学生通过亲身参与体验的方式,感受红色文化吸引力。在此过程中,学生不仅能加深对红色文化理解,还将树立正确的理想信念以及价值信仰,使他们在实际生活中自觉践行和遵循红色文化精神。此外,教师还应充分利用网络平台的优势,通过创设红色文化学习网站、App软件等,满足大学生随时随地获取和学习红色文化信息的需求。同时,教师要结合当代大学生的上网习惯,利用微信、微博、抖音等广大学生经常使用的社交媒体平台,开展讲红色文化故事、解读革命精神等活动,扩大红色文化育人影响力的范围,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让他们在阅读、实践和交流中一点一点地产生正确的红色文化认知,进而激发其自我学习的动力、增强其思考的深度,最终实现红色文化和高校大学生思想教育深度融合的目标。
开发丰富的红色文化教育资源。科学、系统的红色文化教育资源是筑牢红色文化与大学生思想教育深度融合根基的重要前提。对此,高校应成立专门的红色文化教育资源开发小组,深入挖掘当地及全国的红色文化教育资源。一方面,高校应统计当地的红色历史遗迹、纪念场馆、革命先辈故居等红色教育场所,并进行实地调研,从而对当地的红色文化教育的文献资料、红色文物等有一个准确的把握。然后,与红色文化教育场所共同开发校本红色教育课程、教材。另一方面,高校还可以挖掘校史中的红色元素。比如许多历史悠久的高校在历史上都涌现出了大批爱国师生,以及对社会发展作出杰出贡献的人才,他们的事迹都是宝贵的红色文化教育资源。对此,高校应整理校史资料、采访校友,梳理出校史中的红色基因,邀请革命先辈的后人或杰出人才到校开展讲座,让学生与自己学校息息相关的红色文化近距离接触。除此之外,高校还应借助先进的信息技术,搭建线上线下相结合的红色文化教育资源平台,为学生提供更加便捷、丰富的红色文化学习渠道。比如,高校可以在学校官网或微信公众号设置红色教育模块,为学生提供严谨、准确的红色历史故事、英雄人物事迹、红色经典读物、影视作品等学习资源。同时,开发互动式的红色文化知识问答功能,以增强学生学习红色文化的趣味性和参与感。在线下,高校还可以打造红色文化体验中心,引进VR技术、AR技术,让学生“沉浸式”体验红色文化,让教材上原文单调的文字资料变得生动直观。
创新红色文化教育的方式方法。为了提升大学生思想教育的课堂教学质量,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高校教师应充分发挥红色文化的教育作用,不断改革教育教学方式方法,引导学生独立思考,结合亲身经历来加深学生对红色文化的理解,提高学生学习的效果。首先,要坚持激发式教育学习,让学生在教师的引领下发现问题、思考问题和解决问题,培育学生自主学习的习惯,促进思维的进一步发展。教师应该根据每个学生对于红色文化以及革命精神的了解程度、学习能力、知识储备等具体情况进行灵活调整教育教学的策略,在正式讲课之前就把红色文化以及革命精神巧妙地融入大学生思想教学内容当中,并贯穿于整个教学过程,从而进一步加深学生对红色文化的认知。在具体教学环节中,可以采用情境故事再现、分组讨论或者观看有关主题的影视资料等多种形式将红色文化与大学生思想教育教学紧密结合起来,让学生在思考和探讨中领悟信仰的力量,从而能够主动地传承和弘扬红色文化精神,增强自身的文化自信与家国情怀。
完善红色文化教育教学评价体系。首先,教师应以学生的全面发展优化红色文化教育教学评价理念。红色文化教育融入大学生思想教育并不是知识的传授,而是价值观的塑造、理想信念的引导,对此教师应转变对学生红色文化知识点考查的评价方式,聚焦学生核心素养的发展与成长,鼓励学生将学习到的红色文化践行在日常学习生活以及未来就业当中。因此,教师应增强对学生的过程性评价。例如,在学生对“两弹一星”精神进行探讨时,教师不仅要关注学生的观点是否正确,还要观察他们能否结合所学专业,将“两弹一星”背后的科学家、辅助工作人员不畏艰险、刻苦钻研的精神应用到实际当中,以此树立为我国社会经济发展做力所能及贡献的伟大理想。并以此作为对学生的过程性评价,使教学评价真正服务于红色文化与大学生思想教育的深度融合。其次,教师还应构建多元评价标准。对学生红色文化学习效果和个人思想成长的评价应涵盖知识掌握、情感认同、行为习惯等多个维度。在知识掌握层面,教师应重点考查学生对红色文化当代价值的理解与阐释能力,如在互联网时代下,各种不良思潮层出不穷,如何运用红色文化精神对繁杂的信息进行思辨。在情感认同层面,教师可以观察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情感投入,如参与红色文化活动时的专注度和积极性,是否对红色文物、影视作品产生良好的情感共鸣。在行为习惯层面,则需要考核学生是否积极参与高校组织的红色文化系列活动,在活动中遇到困难时,是否展现出坚韧不拔、勇于担当的精神品质。
此外,教师还应拓展教学评价方法,采用定量评价与定性评价相结合等方式,提高教学评价的科学性和客观性。定量评价可通过设计科学合理的考试试卷、调查问卷等,对学生的红色文化知识掌握、情感认同度等方面进行量化评价。例如,调查问卷问题应包括但不限于学生对红色文化活动的参与积极性、满意度等数据。而定性评价则可以根据课堂上学生对红色文化内容的反应、小组讨论中的发言表现等进行评定。通过多元评价方法的综合运用,全方位、多角度地评价学生的红色文化学习成效,确保评价结果真实有效。
结语
综上所述,新时代高校教师开展大学生思想教育时,应提高对红色文化融入的重视程度,通过营造良好育人氛围、开发红色教育资源、创新教学方法、完善教学评价等有效策略,推动红色文化与大学生思想教育深度融合,让红色文化成为大学生成长成才的精神力量源泉,进而为社会输送更多具有家国情怀、文化自信和社会责任感的新时代大学生。
参考文献:
[1]文林波,张雄艳.以红色文化教育提升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实效性研究[J].湘潭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24,48(2):125-131.
[2]吴淑娴,刘思宁.红色文化赋能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价值、原则与路径[J].三峡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24,46(4):27-32.
[3]刘丹丹,徐勤贺.红色文化赋能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研究[J].普洱学院学报,2024,40(05):103-109.
[4]肖世才.红色文化赋能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探索[J].中国电化教育,2024(12):2412-14.
(作者单位:宜春学院,江西 宜春3360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