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2

专家团一线支招护航菌业复产 2025年08月08日

“科创河北”食用菌专家服务团来到承德,精准指导挽回菇农损失。 王民乐 摄

本报讯(记者吴新光 通讯员王民乐 高慧敏)连日来,承德市遭遇持续强降雨袭击,多个食用菌基地不同程度受损。“科创河北”河北省蔬菜学会食用菌专家服务团火速行动,组织省食用菌产业技术体系岗位专家郑素月教授和综合试验站站长郭旭艳研究员,深入平泉市、承德县为菇农“把脉开方”。

在平泉市恒诚食用菌种植有限公司和承德县穆勒四通生态农业有限公司,服务团专家现场勘察、细致问诊,针对不同情况,开出八剂“复产良方”:

安全排查先行。立刻仔细巡查食用菌生产场地,重点排查棚室结构是否稳固、有无倒塌风险,以及周边环境是否存在滑坡、泥石流等次生灾害隐患。

通风排潮刻不容缓。雨后菇棚湿度激增,菌棒吸水易坏,务必开足马力通风,尽快降低棚内空气湿度。

抢修加固菇棚。对破损、倒塌的菇棚,要尽快修补或重新搭建,为菌棒恢复创造安全环境。

晾晒受淹原料。天晴后,第一时间将水泡过的原材料、发酵料摊开晾晒,避免霉变。

菌棒“隔离救治”。被洪水浸泡的菌包或菌棒,需单独摆放。在表面均匀喷洒1%至2%的石灰水或杀菌剂,严防杂菌乘虚而入。

及时抢收和晾晒加工。对尚可采收的菌菇,要及时抢收,并通过晾晒、烘干等方式妥善处理,最大限度保住品质,减少损失。

严防高温“雪上加霜”。警惕雨后常伴随的高温天气(35℃以上),务必加强管理,避免高温高湿叠加导致菌棒大面积污染。

全面消杀防病虫。及时彻底清理生产场所,做好环境消杀,不给病虫害滋生留机会。

专家服务团强调,当前是恢复生产的关键期,必须科学施策、精准管理,才能有效挽回损失,力保菇农收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