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8

扎根乡土打造特色农业品牌 ——访邯郸市永年区喆兴蔬菜专业合作社理事长杨永刚 2025年08月06日

邯郸市永年区喆兴蔬菜专业合作社理事长杨永刚

杨永刚(左二)与技术人员在番茄示范基地开展技术交流。

邯郸市永年区喆兴蔬菜专业合作社位于永年区东杨庄镇杨庄村,主要从事蔬菜新品种试验、生产、销售、加工、技术咨询等服务。合作社采取“合作社+基地+农户”的管理方式,积极推广农业先进技术,加快产业发展升级,该合作社被评为国家级示范社,是邯郸市蔬菜种植领域的代表性企业。近日,河北经济日报《民营经济》导刊对该合作社理事长杨永刚进行了专访。

扎根乡土推动规模经营

2008年,杨永刚开始尝试小范围种植蔬菜。他把一家一户的农民联合起来经营,在坚持小规模农户家庭承包经营、保持各自财产所有权不变的前提下,按照自愿的基本原则建立起经济互助组织。入社农户通过在农产品销售、农业生产资料购买、技术信息服务以及农产品加工等具体环节上展开合作经营,降低各自分散经营的成本,实现规模经营,提高市场议价能力,增强抵御市场风险的能力,最终达到增加经营收入的目标。有了成功的经验,他流转了本村的320亩土地,创办了邯郸市永年区喆兴蔬菜专业合作社。

应用先进技术打造特色农业品牌

作为土生土长的农民,杨永刚了解基本的蔬菜种植技术,但是对作物的高产、病虫害防治技术的了解远远不够。为了学好蔬菜种植技能,发展壮大合作社,他积极参加农业农村部门组织的培训学习。近几年,农场引进示范番茄、樱桃番茄、口感番茄等新品种7个,发展特色番茄绿色生产示范基地180亩。从新品种引进到大获丰收,从新技术应用到效益提升,从品牌打造到质量追溯,杨永刚的番茄示范基地实现了跨越式发展。

杨永刚积极推广智能水肥一体化技术示范和滴灌种植,减少土传病害和气传病害的发生。滴水灌溉应用,每茬蔬菜可节约用水50%,减少了农药使用次数,实现科学浇水,精准施肥;在物理防控技术方面,基地在棚室四周、门口处和顶部设置防虫网,棚内悬挂粘虫板(黄板、蓝板),物理诱杀蚜虫、粉虱、斑潜蝇、蓟马等;利用熊峰授粉,不使用人工授粉,降低劳动成本,提升番茄品质,收到了良好的生态效益和社会效益;引进全自动打药设备,减少农药用量,节省人工。

凭借优秀的技术创新能力和过硬的产品质量,该合作社产品供不应求,主要销往北京新发地、美食林以及其他批发市场,实行了农超对接、优质优价。

创新循环发展模式提升产品质量

为了让消费者吃得放心,杨永刚制定出一套“蔬菜生产废弃物循环再利用技术”。之前,处理大量西红柿秧是难题,既污染环境又浪费资源。2021年,在专家指导下,杨永刚结合传统的沤农家肥经验,春茬西红柿摘完后,高温闷棚5—7天,待棚内病虫害绝迹后,割掉秧子,进行粉碎沤肥。使用西红柿秧子作底肥,增加土壤有机质含量,有利于下茬西红柿秧生长。大量施用西红柿秧子沤制肥,1亩地可减少使用40%的化学肥料。多种先进技术一起发力,确保了西红柿口感好、糖分大、酸味正,受到了消费者欢迎。2022年,杨永刚特色番茄绿色生产示范基地被评为环京蔬菜供应基地,产品获得有机认证。

为了拓宽销售渠道,杨永刚积极参加各级部门组织的优质农产品展销活动。“喆兴”牌蔬菜被评为(第十二届、十三届)中国(廊坊)农产品交易会名优产品;在2017年第二届京津冀蔬菜产销对接会上,合作社荣获“2016—2017年度河北省京津冀蔬菜产销对接先进单位”,并被京津冀优质农产品行业联盟聘为理事单位;2018年5月,“喆兴”牌蔬菜被河北省蔬菜行业协会、第三届京津冀蔬菜食用菌产销对接活动组委会授予2018年品牌农业菜王争霸赛优胜奖。口感番茄被第六届京津冀蔬菜产业发展大会评为“河北蔬菜精品”;获第七届京津冀蔬菜产业发展大会“番茄大王”称号。杨永刚利用网络平台开展网上销售,进一步扩大品牌宣传受众群体,销售渠道和发展道路不断拓宽,产业规模持续壮大。(李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