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43年3月22日,冀南抗日军民怀着悲愤的心情,沉痛悼念在日军“铁壁合围”时壮烈牺牲的路南支队司令员郭好礼。追悼会上,郭好礼的父亲郭振湖收到一封发自八路军一二九师师部的慰问电报,称赞“好礼同志一生为中国人民解放事业而奋斗,艰苦卓绝英勇牺牲之精神,足为三军楷模”,署名为“刘伯承、邓小平”。
郭好礼,原名郭福堂,1904年出生于河北省临漳县郭小屯村。1927年秋,郭好礼参加了冯玉祥的国民军。后返乡组建国民党临漳县保安队,任中队长。全面抗战爆发后,面对国破家亡的严酷现实,郭好礼毅然高举义旗,组建河北民军,任第一路军副司令员兼第五支队司令员,率部活动于晋冀豫边境地区,开展抗日游击战争。
1939年6月,中共冀鲁豫五地委派人到郭好礼部开展工作,并组建党支部。在党组织的帮助下,郭好礼的思想觉悟有了很大提高,主动提出加入中国共产党。翌年春,郭好礼率部正式编入八路军第一二九师三八六旅七七四团,郭好礼任副团长。8月,他率部参加百团大战。1941年9月,任冀南第一军分区参谋长,并组织抗日武装临安支队。1942年9月,经中共冀南区党委批准,郭好礼转为中共正式党员。
1942年秋,冀南军区决定组建路南支队,并由郭好礼兼任司令员。1943年1月,郭好礼带领路南支队接连拔除了敌人多处重要据点,又一举攻克了魏县县城,消灭了一批日伪军。敌人穷凶极恶,调集九路日伪军,向魏县以东的抗日根据地和游击区进行大规模的“铁壁合围”。2月27日晨,路南支队被敌人围困在魏县漳河村。激战中,郭好礼带着警卫人员冲出了村庄,当他发现部队主力还没有出来时,立即停下来接应,并派警卫人员立即返回村庄传达命令,他在村边进行掩护。他孤身迎战围攻上来的日军,一连击毙五个敌人,终因众寡悬殊而壮烈牺牲。
郭好礼牺牲后,漳河村的群众冒着危险给他穿好衣服,扎好头巾,把尸体隐藏起来。等敌人得到郭好礼牺牲的消息返回来寻找时,尸体早已踪迹皆无了。
《新华日报》(华北版)于1943年4月15日发表文章,沉痛悼念郭好礼,称赞他“忠诚爱国堪称楷模”。
(本报记者 马健雯 整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