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1

“叶”精于新 张北艾郎“追风”而行 2025年07月24日

张北艾郎风电科技发展有限公司生产车间。 长城网·冀云客户端记者 刘晓璐 摄

扫码看视频

□长城网·冀云客户端记者 章紫薇 刘晓璐

夏日时分,行进在张北县的坝上草原,一眼望不到边际。草原之上,风塔如剑般高耸,白色的风车屹然矗立,巨大的桨叶随着风势缓缓旋转,而绿色电能也随着桨叶的转动缓缓流入电网,为这片草原注入了生机与灵动,草原的静谧与风车的巍然相映生辉。

经国家能源部门初步测定,张家口域内可开发风能资源储量达4000万千瓦以上,太阳能可开发量超过3000万千瓦,得天独厚的“风光”资源条件为可再生能源开发利用提供了雄厚基础。不少风电生产企业“随风而动”,选择在这里落户安家,加入“捕风者”行列。

7月17日,记者走进张北艾郎风电科技发展有限公司的生产车间,灌注、冲压、冷却、打磨、吊装……工人们正紧锣密鼓地赶制着订单,运送材料的“平衡车”往来穿梭,每36至38个小时,就会有一支过百米的风机叶片从这里成功下线。车间外,一排排108米的大功率风电叶片排列整齐,正等待着奔赴风电场,这里的一支叶片立起来有33层楼高,能够同时容纳260多个成年人并排站在上面。

艾郎科技股份有限公司是一家国内高科技民营企业,2007年成立之初就瞄准新能源赛道,专注于风力发电叶片的生产、销售和服务。2017年,艾郎选择落户张北,成立了张北艾郎风电科技发展有限公司。“公司成立伊始即选择了绿色能源这一新兴行业,因为看中了这个行业的发展潜力,后经多次考察,了解到张家口是唯一的国家级可再生能源示范区,风电装机规模位居全国首位,市场空间广阔,所以选择落户这里。”张北艾郎风电科技发展有限公司副总经理陆杰告诉记者。

业内人常说,100米是风电叶片制造的“分水岭”。最初,艾郎生产的是40米左右的风机叶片,之后以60—90米长的叶片为拳头产品,主要配套功率为4—6兆瓦的常规风力发电机型。

随着国内最早的一批小功率风机逐步进入运行中后期,亟待更换设备,6兆瓦以上功率的风电机组成为最受欢迎的机型。面对风机迭代的发展机遇,深耕叶片生产多年的艾郎如何出招抢占市场?

“我们当时敏锐地捕捉到了新能源行业的变化,那就是风机越做越大,发电效益要求也越来越高。基于此,我们加快研发的速率,于2024年成功下线108米的大功率风机叶片,这是公司面向风电产业未来发展新方向的一次大胆尝试。目前,我们能做到10—11兆瓦的百米级以上的风机叶片,甚至包括气候条件非常复杂的海上风机叶片。”回忆起生产方向转变的历程,陆杰感慨万千。

生产大功率风机叶片,不是简单意义上长度的增加,而是一次技术的全面革新。张北艾郎引入了全自动、智能化的风机叶片拉脊梁生产线,也是生产叶片大梁的关键环节,它负责塑造叶片的“脊梁”。叶片主梁是风机叶片至关重要的核心部件,具有轻量化、高强度、高韧性等特性。这里生产的叶片根部直径近4米,而叶尖仅仅不过一张硬纸板的厚度。他们通过钝尾缘、轻量化结构设计,将叶片重量降到最轻。“特别值得一提的是,我们3条生产线都是自主研发的设备,生产的叶片能适配市面上从6兆瓦到11兆瓦的全部主流风机。”陆杰说。

在产品质量把控方面,张北艾郎公司拥有自己的QMS系统,实时监测质量数据,就像给每支叶片装了 “健康监测仪”。后续检验中,他们使用全自动的UT级扫查,还引入了AI进行分析,大大提升了叶片质量检测精度。

“2025年,我们的订单量比较饱和,交付订单达到320多套。”陆杰信心十足地表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