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尹彩虹
随着教育理念不断更新,深度学习成为培养学生核心素养的关键路径,传统小学数学教学存在重知识、轻思维、学生被动学习等问题,难以满足学生发展需求。而“预—探—用—创”教学模式基于深度学习理论构建,能激发学生主动探索,培养高阶思维,研究该教学实践策略,对革新小学数学教学、提升教学效果意义重大。
以“预”为基,培养自主学习习惯
根据建构主义学习理论,学习并不是一个单纯的知识传递过程,是学习者对知识进行积极构建的过程。预习环节给学生一个自主探究知识的契机,有利于培养学生独立思考、独立学习的良好习惯。在“数和运算”的教学过程中,教师可通过精心设计预习任务来指导学生对新知的初步理解和课堂学习的铺垫。
在开始教授“小数乘法”之前,教师会提前安排预习作业。首先,教师分发了预习导学案,并在其中加入了一些引导性的问题,例如:“整数乘法有哪些计算方法呢?”“小数与整数之间的区别和联系是什么?”使学生复习整数乘法知识并思考计算小数乘法的可能方法。同时,教师推送一段简单的微课视频,视频中以购买文具的生活场景为例,展示0.5元一支的铅笔,买3支需要多少钱的问题,引出小数乘法。学生看了视频,试着在导学案中解决问题,完成了0.2×3和0.1×5这几道小数乘法口算的简单题目。通过这一预习,可以使学生更加有信心投入课堂讨论中,积极分享学生的思维过程,并逐步养成独立学习的良好习惯,同时为进一步学习小数乘法打下基础。
借由“探”启思考,带动深度思维
深度学习重在学生深刻地理解知识并进行批判性思考,而探究环节是达成这一目的的关键所在。在“数和运算”教学中,教师可创设富有启发性的提问情景,通过小组合作和自主探究,带领学生深挖知识精髓,发展深度思维能力。
以“分数除法”教学为例,教师创设问题情境:“将一个披萨平均分配给三个人,每个人得多少份?假如有两个披萨平均分配给三个人各得多少?”学生分组讨论并试图以不同方式解决问题。有些组用画图法把一个披萨均分三份得1/3;对两个披萨平均分配给三个人,结果每个人都获得了2/3。接着,教师进一步引导:“若以算式来表达这一过程应如何书写?”学生开始琢磨分数除法运算方法。在小组讨论中,各位成员都表达了自己的观点。部分学生提议,我们可以将除法转换为乘法,因为2÷3可以理解为求2的1/3的具体数值,因此2÷3=2×1/3=2/3。在这一系列的探究活动中,学生持续地进行思考、提出疑问和进行论证,学生不仅掌握了分数除法的计算技巧,还对其背后的数学原理有了更深入的理解,这使得学生的深度思考得到了有力的推动,对数学知识的掌握也变得更为深入。
通过“用”来推动学习,加强知识的转移
数学知识来源于生活并用于生活之中,在“数和运算”这一教学过程中,借助实际运用环节,有助于学生把学到的知识移植到各种情境之中,深化知识理解和增强解决现实问题能力。情境学习理论认为,学习和应用知识最好是在真实情境下进行,这可以强化学生对于知识的认知和应用。
比如,学完“使用百分数”,教师可以设计商场购物练习。假定商场在搞促销,全场货品打8折,有的货品还满减。教师给了部分物品原价,并要求学生统计折扣之后的价格和参与满减活动的实际价格。
学生在计算时需要掌握百分比的相关知识,比如:一件原价为200元的衣物,经过八折处理后,其价格将是200×80%=160元。如果该商品还参加满150减30的活动,那么实际花费就是160-30=130元。在这一过程中学生不但熟练运用百分数来解决折扣问题,而且学会考虑各种优惠条件的计算方法。学生把课堂上所学的百分数知识移植到真实的购物情境当中去,在解决生活中数学问题时,还认识到数学知识的实用性,进一步激发学生数学学习兴趣,增强学生知识迁移能力。
凭“创”育新,激发创新意识
创新是深度学习最主要的表现,在“数和运算”课程教学中鼓励学生进行创新思考、培养其创新意识与创新能力有利于促进学生数学素养的发展,教师可从设计开放性问题和进行数学项目两方面给学生以创新空间与机会。
例如,在学习了“四则运算”后,教师提出一个开放性问题:“通过使用1、2、3、4这四个数字,并结合加法、减法、乘法、除法和括号,我们可以得到一个结果为24的公式,看看谁能提供最多的计算方法。”学生思维活跃,尝试各种组合方式。一些学生迅速地想到了(1+2+3)乘以4等于24的结果,在这一过程中学生打破常规思维、不断尝试运算新组合、表现创新思维。通过这类活动,学生在巩固四则运算知识的同时,还能激发创新意识,养成勇于探索和创新的品质。学生在解题过程中学会了用不同的视角去思考问题,找到了多样化的方案,从而为以后数学学习与生活奠定了扎实的创新基础。
综上所述,以深度学习为主线的小学数学“预—探—用—创”教学实践策略为我国小学数学教学改革提供一种新的思路。通过这四个环节的有效落实,虽然在实际教学中会遇到挑战,但是只要不断地进行探索和改进,就一定能够促进数学教学质量的提高,帮助学生达到深度学习的目的,培养学生与未来社会相适应的数学素养与创新能力。
(作者单位:邯郸幼儿师范高等专科学校,河北 邯郸 056300)
编辑邮箱:abcd518@126.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