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

心慌到底是咋回事 2025年04月30日

门诊上经常会遇到病人说觉得自己心慌,其实心慌的医学术语叫“心悸”,是一种常见的临床症状,正常情况下个体是不会感知到自己心脏跳动的,而心悸通常包括三种情况:即心脏跳动的感觉异常强烈、快速或者有漏搏感。其原因包括以下生理性和病理性因素。

生理性因素

情绪波动:紧张、焦虑、兴奋或恐惧等多种情绪波动都可以导致肾上腺素等激素水平短时间内分泌增加,从而引起心跳加速。

体力活动:剧烈运动时或停止运动后短时间内,心脏需要加快血液循环以满足身体各脏器的循环需求,这也会导致心跳加速。

摄入刺激性物质:咖啡因、酒精、尼古丁以及某些药物的摄入也可能导致心跳加速。

以上生理性因素除了可以引起心跳加速,有时也会导致漏搏感,就是常说的“早搏”,需要临床医生协助判断严重程度,给出专业的建议。

病理性因素

心律失常:包括室上性或室性期前收缩、心动过速、心动过缓等,这些情况都可能导致心跳不规则、过快或过慢,产生心慌的感觉。

结构性心脏病:如先天性心脏病、肺栓塞、心肌梗死、心肌病、瓣膜病或心力衰竭等,这些疾病通过改变心脏的正常结构和功能,导致心慌。

心身疾病:如焦虑症、抑郁症等,这些心理状态或疾病可能通过影响大脑的神经递质分泌而引起心慌感觉。

全身性疾病:甲状腺功能亢进、贫血、低血压等全身性疾病也会间接的影响心脏的正常功能,引起心慌。

以上这些就是常见的心慌的原因,有些特殊情况下生理性原因可能和病理性原因相互交织,需要临床医师协助诊治判断。

建议大家遇到心慌时先不要“心慌”,可以试着先放松,即尝试深呼吸或进行放松练习,如冥想或渐进性肌肉松弛。同时要避免诱因:如果已知某些活动或物质会引起心慌,尽量避免或减少这些诱因,比如浓茶、咖啡等。如果心慌频繁发生,记录每次发作时的情况,包括发作的时间、持续时间和可能的诱发因素,这些信息对医生诊断很有帮助。如果您的心慌症状持续存在或伴有其他严重症状,建议尽快就医进行详细检查和适当治疗,避免延误病情。

(河北省人民医院内五科 陈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