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着老龄化进程加快,农村地区老年人就餐难问题日益凸显。青县60岁以上老年人口占比达23.6%。传统居家养老模式面临“做饭难、营养差、安全风险高”等痛点。为破解这一民生难题,青县市场监管局联合民政、卫健、行政审批等部门,以“食安治理现代化”为突破口,创新“标准引领+服务优化+能力提升+智慧监管”四维协同模式,系统推进204家孝老食堂规范化建设,实现持证率、整改率、健康证覆盖率“三个100%”, 推动养老服务品质迭代升级,让老年群体在“一餐一饭”中感受民生温度,于“一粥一肴”间乐享幸福晚年,形成可复制的农村养老助餐服务“青县经验”。
立标准,建章立制,标准与规范科学统筹。一是聚焦制度先行。制度筑基、以规范引路,制定《青县孝老食堂建设运营标准(试行)》,围绕场所布局、设施设备、原料管理等九大核心领域构建“全流程闭环管理”制度框架,为食堂规范化运营提供清晰路径,填补了制度空白。二是聚焦能力提升。联合民政部门开展专题培训11场次,覆盖乡镇主管干部、村委会负责人及从业人员1300余人次。通过“法规讲解+案例警示+现场模拟”模式,系统宣贯《食品安全法》《餐饮服务操作规范》等法规,发放《食品安全法规汇编》《操作流程图解》等资料3000余册,为规范化运营提供“工具包”。
畅通道,协同联动,供给与需求精准对接。一是创新信用审批机制。联合行政审批局创新“信用承诺+容缺办理”机制,对符合条件的孝老食堂实行“一村一码”登记(以村信用机构代码替代传统证照),实现小餐饮登记证“当日申请、当日发证”,实现服务效率与群众满意度双提升。二是创新健康管理模式。联合卫健部门开通“健康体检直通车”,采取“预约上门+集中接送”方式,主动延伸服务触角,组织204家食堂从业人员分批体检,切实提升服务可及性,健康证明持证率动态保持100%。三是创新审核机制。建立“市场监管+民政+乡镇”三方联审机制,通过“线上预审+现场核验”双轨并行,确保食堂建设合规率达100%。
强培训,多维赋能,制度与技术双轮驱动。一是推行“三公示”制度。构建“事前可查、事中可控、事后可溯”的全程透明化监管体系。亮证经营公示:统一悬挂食品安全信息牌(204块),公示登记证、健康证、食材来源等信息;过程留痕公示:建立“食材捐赠专账”“餐具消毒日志”“晨检记录簿”三类台账,实现全流程可追溯;监督结果公示:通过村务公开栏动态更新检查结果及整改情况。二是开展“理论+实操”靶向培训。累计开展培训16次,重点聚焦“三防设施规范使用”“食品效期动态管理”“餐厨废弃物处置”等薄弱环节,整改隐患问题23项。针对农村食堂普遍存在的管理粗放问题,创新实施“孝老食堂”提质工程,通过物理空间改造、功能分区优化等措施,系统提升后厨操作规范性与安全性。
严监管,分级防控,刚性与柔性平衡施策。一是建立“三色风险防控”机制。从场所条件、管理水平、历史违规记录等6个维度动态评估风险,形成“分类施策、精准发力”的监管格局,降低制度性成本,彰显监管温度。绿色常态监管:对A级低风险食堂实行“年度体检+双随机抽查”;黄色预警监管:对B级中风险食堂实施“季度巡查+专项整改”;红色重点监管:对C级高风险食堂开展“驻点督导+跟踪问效”,织密横向到边、纵向到底的食安防护网。二是完善跨部门协同治理机制。2025年以来,开展跨部门联合检查4次,下达责令整改通知书5份,问题整改闭环率100%,形成“发现问题-整改提升-巩固成效”的良性循环。三是创新“以检代训”模式。通过“现场检查+即时教学”在执法检查中同步开展现场教学,将监管过程转化为能力提升课堂,推动食品安全管理从“被动整改”向“主动预防”转变,帮助食堂管理人员提升风险防控能力。(张彤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