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村支书主播”侯明直播推介当地特产。薛亮 摄
□通讯员 陈永存
网络零售额以年均近20%的速度增长,2024年突破4.09亿元
已培育出80余名常态化网络主播、150余名专业快递从业者
建成8个乡镇周转中心、144个村级服务站,快递进村覆盖率实现100%
每年带动农产品线上销售超260万元
近年来,随着数字经济的蓬勃兴起,农村电商成为推动乡村振兴的重要力量。在抚宁区,一场以电商赋能农业、以数字连接城乡的变革正悄然展开。全区网络零售额以年均近20%的速度增长,2024年突破4.09亿元,带动农产品销售超千万斤,农民增收致富的路子越走越宽。
基础设施筑牢根基
电商体系加速成型
走进抚宁区茶棚乡的西红柿种植基地,一筐筐鲜红的果实正通过直播镜头销往全国。“以前西红柿卖不出高价,现在通过电商平台,价格翻了一番。”种植户李学军笑着说。茶棚乡的蜕变,正是抚宁区构建农村电商体系的一个缩影。
抚宁区通过“政府引导+企业参与”模式,建成覆盖区、镇、村的三级电商服务网络。全区自建电商网站70个,培育省级电子商务示范企业和示范基地各1家,建成乡镇级电商服务中心3处、村级服务点144个。
人才培育激发活力
电商生态百花齐放
“家人们,看这苹果多脆甜!”在台营镇的直播间里,“村支书主播”侯明正卖力推介当地特产。像他这样的“新农人”,抚宁区已培育出80余名常态化网络主播、150余名专业快递从业者。这得益于全区构建的“校地合作+三级培训”人才培育机制:河北对外经贸职业学院的专家定期下乡指导,区镇村全年开展培训超5000人次。
人才的集聚催生业态创新。猛家班文化传播公司将直播带货与文化创意结合,单场活动吸引线上线下客流超20万人次;“易猪网”“托农网”等专业平台发展注册用户超千户;邮政公司打造的“邮乐网+EMS+村级服务站”模式,实现电商、金融、物流深度融合……多元主体共同绘就了农村电商的活力图景。
品牌赋能提质增效
产业融合释放潜力
在台营镇的包装车间,“台头营”品牌的苹果正在打包装车。“有了区域公共品牌,我们的产品溢价提高了30%。”种植户徐立伟算了一笔账。
茶棚乡注册“茶棚牌”西红柿,台营镇打造直播账号,顶好电商产业园年销售额破千万……抚宁区通过整合分散的农户和产品,形成“一镇一品、一品一链”的发展格局。
电商与特色产业的深度融合,正催生“1+1>2”的效应。宏都集团等龙头企业搭建的电商平台,带动120余名闲置劳动力就业;邮政公司与乡镇合作的“电商+旅游”模式,年助农增收超20万元;即将落地的京东集团合作项目,更将推动本地特色产品走向全国市场。
物流网络全域覆盖
城乡循环更加畅通
“现在取快递再不用跑镇上了。”台营镇村民曹稳在村邮驿站拿到儿子寄来的包裹时感慨道。
抚宁区通过整合邮政资源,建成8个乡镇周转中心、144个村级服务站,12台配送车辆每日穿梭于城乡之间。创新的“自有网点+社会加盟”模式,不仅让快递进村覆盖率实现100%,更通过“工业品下乡、农产品进城”的双向流通,每年带动农产品线上销售超260万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