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

“双减”背景下家长教育心态分析及建议 2025年04月24日

□高艳蓉

2021年7月24日,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印发《关于进一步减轻义务教育阶段学生作业负担和校外培训负担的意见》(以下简称“双减”),强调减轻学生课业负担,规范校外培训行为,提升教学质量。在政策实施过程中,家长应积极转变教育心态,摒弃过度关注成绩的观念,树立“健康第一” 的育儿理念,多关注孩子的身心健康与兴趣爱好。

“双减”背景下中小学课外培训和课堂教学等方面的基本情况

在“双减”政策推动下,中小学课外培训和课堂教学迎来显著变化,优势逐渐凸显。在课外培训方面,学科类校外培训得到有效治理,机构数量大幅压减,全面完成营转非、备改审,预收费纳入资金监管,培训行为更加规范。同时,非学科类校外培训作为学校教育的有益补充,管理日趋规范,为学生发展兴趣特长提供了多样化选择。在课堂教学领域,各地学校积极探索创新,成效斐然。许多学校通过提升教师教学能力,打造高效课堂,例如,湖北多所学校通过深化课堂教学改革,构建特色课堂模式,实现“课堂提质”与“作业减负”并进。教师作业设计愈发科学合理,分层作业、弹性作业等形式,满足了不同学生的学习需求。

“双减”背景下家长教育心态分析

“双减”政策的推行,使家长群体在教育观念与行为上产生了一系列复杂变化,深入剖析“双减”背景下家长的教育心态,对推动政策落实,促进家校协同育人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一是孩子学科成绩是否优异产生的焦虑心态。家长对孩子学业成绩的过度关注,是引发教育焦虑的重要因素。在“双减”背景下,尽管学生作业量和考试次数减少,但家长对成绩的焦虑并未随之减轻,子女学业和未来发展的未知性成为家长焦虑的核心。

二是盲目跟风校外培训的跟从心态。就目前而言,尽管政策实施大力整治校外培训市场,但部分家长盲目跟风报班的现象依然存在。有的家长受教育内卷影响,担心孩子在学业竞争中落后,即便在政策约束下,仍热衷于为孩子报名各类校外培训。一方面源于家长对孩子学业成绩的过度担忧,期望通过校外培训提升孩子竞争力;另一方面,也反映出家长对“双减”政策理解不深入,未能认识到素质教育的真正内涵。这一现象不仅加重孩子的学习负担和家庭的经济压力,还挤压了孩子休息与发展兴趣爱好的时间,不利于孩子的身心健康。

三是无暇管教和辅导孩子而产生的推脱心态。现代社会生活节奏快,部分家长因工作繁忙,无暇管教和辅导孩子,将教育责任过度转交给学校,忽视了家庭教育对孩子成长的重要性。家庭教育是孩子成长的第一课堂,对孩子的品德培养和习惯养成起着不可替代的作用。这一心态不仅会导致亲子关系疏远,还可能使孩子在成长过程中缺乏必要的引导与支持,影响孩子的全面发展。

“双减”背景下家长教育心态调整建议

一、缓解家长成绩焦虑问题

在当下教育环境下,家长应深刻认识到,成绩并非衡量孩子成长的唯一标准,应多关注孩子在学习过程中展现的努力、进步与学习态度。在辅导孩子过程中,家长如果因为孩子成绩产生焦虑情况,可通过阅读教育与心理学书籍等方式调整心态,逐渐平静内心焦虑,学习更多正确的教育方法,不知不觉中培养孩子良好的阅读习惯。家长还可设置多元化的评价体系,挖掘孩子在艺术、体育等领域的内在潜力,增强孩子对自我的认同感;注重调节自己心态,避免将焦虑情绪传给孩子,营造出轻松的家庭氛围。

二、摒弃家长跟从心态

家长应正确认识“双减”政策的意义,树立正确的成才观念,善于发现孩子的闪光点,鼓励与支持孩子在自身潜力方向不断发展,让孩子认识到自己的价值。对孩子来说,他们在适合自己的领域能够获得积极的情绪体验,进而激发孩子不断进步。在此过程中,学校应加强家校合作与教育宣传,开展针对家长的专题教育,邀请相关专家为家长解读政策内容与意义,缓解家长焦虑心态。学校完善课后服务,由专业教师指导学生作业,提供针对性辅导与解答,让学生兴趣与特长得以发挥。

三、克服教育推脱心态

尽管工作繁忙,家长仍应合理规划时间,履行家庭教育的职责。教师应注重引导与督促家长,比如为家长提供“忙碌父母教子”方法,使其能够每天抽出时间给予孩子高质量陪伴,每周召开半小时家庭会议,与孩子沟通交流;引导家长运用现代通信工具,实施远程亲子教育,多关注孩子的学习与生活。教师要引导家长言传身教,用自己的行为和价值观影响孩子,培养孩子的品德和习惯,拉近亲子关系,为孩子的成长提供必要的引导和支持。

四、纠正教育急切心态

教育是一场漫长的旅程,家长要克服功利性思维,尊重孩子的成长节奏,关注孩子的学习过程而非只追求结果。比如当孩子考试成绩不理想时,家长不能过于焦虑,应与孩子共同分析原因,制定改进计划。在此过程中,学校可通过官方账号发布家庭教育相关内容,让家长明确教育目标,有效管理自身情绪与压力,学会正确教育孩子的方法,助力孩子健康成长。

在“双减”背景下,家长应积极调整教育心态,转变教育观念,与学校紧密配合,形成教育合力。只有这样,才能为孩子营造健康的成长环境,助力孩子实现全面可持续发展。

[本文系北京社科基金决策咨询项目“双减”背景下北京中小学家长教育心态分析及建议阶段性成果。项目编号:23JCB045]

(作者单位:北京青年政治学院,北京 朝阳 1001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