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

产教融合视域下思政教育 助力应用型人才培养的策略研究 2025年04月17日

□ 刘明宝 曹宝月 周春生

以往,高校在对人才进行教育培养的过程中较为注重专业技能的培养,忽视培养学生的职业素养。在产教融合的视域下,为了更好地适应人才供应跟市场需求间的平衡,实现高等教育改革的创新,进一步探索思政教育对应用型人才的培养策略尤为重要。

加强校企合作,共同制定思政教育计划

在产教融合的背景下,为了进一步培养应用型人才,高校应当注重校企合作的重要性,邀请各知名企业的代表参加高校的课程思政研讨会。在会议的过程中,一方面,高校可以通过相关政策文件和思教案例,向企业代表展示高校在思政教育课程中所取得的效果,并积极解答企业代表对未来高校思政课堂建设的疑问和看法,以此不断加强企业对高校思政教育的了解和提高企业对参与思政课程合作的主观意愿。另一方面,高校需要充分听取企业对于思政课程的看法和建议,通过集思广益的方式,不断落实和细化思政课程的方案,为后续思政课程的开展指明方向。此外,高校在开展思政课程工作时,需要注重企业的重要性,让企业充分参与到思政课程的建设工作中,进一步加强校企合作,使得课程思政能够朝着更为规范化、标准化、全面化的方向发展,从而为培养应用型人才提供强有力的支持。

从实际出发,细致落实思政课程工作

高校需要充分认识到思政课程对于培养应用型人才的重要性,并将思政课程的开展视为教育工作的重点,充分发挥校企双方间的优势。在结合双方优势、短板互补的情况下,校企合力充分推动思政课程的细致落实。比如,高校可以引进企业入驻校园共建众创空间,强调校企协同合作培养应用型人才的重要性,提高学生的就业意识和创业思维,不断提高创新创业能力,为学生未来的就业之路拓宽渠道。同时,在产教融合的背景下,除了需要进行理论性知识的教导之外,还需要有效整合校内外的资源,不断培养学生的工作胜任能力,从而有效实现课程与职业要求的衔接,有效实现课程思政助力应用型人才培养的教育效果。此外,高校还需要注重以学生为中心,建立多元化、全面化的评价体系,通过学生对思政课程开展过程中的客观评价结论,不断分析思政课程开展过程中所存在的成果和弊端,从而有针对性地对思政课程工作进行改进,以此进一步明确思政课程助力应用型人才培养的方向。

加强师资协同合作,打造思政课程建设核心支柱

高校在开展思政课程的过程中需要注重教师的力量,通过加强师资协同合作、内外培养的方式,建设具有思政课程教学胜任力的师资力量队伍。一方面,高校需要加强企业核心工作人员与校内思政教师的协同合作。高校需要邀请企业中工作年限高、职业技能强的优秀工作人员前往高校担任高校的特聘教师,由该特聘教师负责思政课程教学中专业性和实践性较强的知识,从而有效平衡思政课程中理论性知识和实践性知识的比重,在有效培养学生理论知识的同时,也能兼具培养学生的职业道德素质和职业技能。另一方面,高校要推动校内思政课程教师与专业课程教师间的协同合作。在产教融合的背景下,为了有效培养应用型人才,高校需要组建思政课程互助小组,该小组由一名思政课程教师和多名专业课程教师组成,并由思政课程教师担任该小组的小组长。在成立该小组后,组长需要定期培养召开课程研讨会议,各小组成员对在开展思政课程中所遇到的问题进行充分的讨论,并积极发表自己的意见,提出自己的建议。在进行探讨的过程中,思政课程教师需要充分发挥自身的专业才能,帮助专业课程的教师找准思政课程教育与专业课程教育间的关联性,从而不断培养教师的思政课程胜任能力。

明确思政课程的育人目的,提高学生的职业道德

为了充分发挥思政课程的教育效果,进一步培养应用型人才,高校在开展思政课程建设工作时,需要进一步明确思政课程的育人目的,全面提高学生的职业素养和职业道德。教师在开展思政课程教学的过程中,需要创设真实的职业场景,让学生能够在模拟的就业场景中增强自身解决问题、团队合作等方面的能力,使得日后在进入职场工作后,能够更加适应职场工作节奏,更加从容地面对日后职场工作中所遇到的困难和阻碍。上述课堂教学活动,能够在一定程度上培养学生独立思考、勇于创新的能力,成为未来社会所用的应用型人才。

结语

产教融合为思政课程的开展提供了新的实践场所,而思政课程教育又为应用型人才注入了灵魂。在产教融合的教育背景下,高校需要高度重视思政课程的育人工作,不断加大高校跟社会各界企业间协同合作的力度,有效培养学生的综合素质,全面培养应用型人才。通过校企合作、课程创新、建设师资力量、培养学生职业道德等方式,将思政教育课程与学生的职业发展进行紧密结合,不断培养专业技能和职业品德兼具的新时代应用型人才,为经济社会的高质量发展提供坚实的人才支撑。

[本文系基金项目:2023年陕西省教育厅陕西省高等教育教学改革项目(矿业类“艰苦”专业实施精准思政培育勇挑行业重担的时代新人的路径探索)编号:23BY160 ]

(作者单位:商洛学院化学工程与现代材料学院,陕西 商洛726000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