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王胜斌
激励机制概述
激励通常是以一种特定的方式展开管理,通过精心设计的策略和方法,让员工在单位中进行更多的工作投入。激励制度符合人的欲望需求,它能够巧妙地利用人对于奖励的期待,从而提升他们的工作积极性,这样对提升工作效率意义重大。激励机制是一种组织体系,它能够用不同的方式对激励对象展开激励,形成了一种结构化的规则和模式,能够大幅提升激励效果。激励机制包括精神激励、荣誉激励以及报酬激励等内容,主要是从“财”和“名”的角度入手,以此实现对人才的管理和激励,让更多员工参与到效仿活动中,大幅提升员工的工作积极性和主动性,促进单位发展。通过激励,可以激发员工的内在动力,使他们更加专注于工作目标,同时也能增强团队的凝聚力和向心力。此外,一个有效的激励机制还能够帮助单位吸引和留住优秀人才,为单位的长远发展奠定坚实的人力资源基础。
激励机制的基本原则
在展开事业单位人力资源经济管理的激励机制实践时,必须遵循相应的激励机制基本原则,这样才能保证激励工作的效果。一般来说,事业单位的激励机制可以分为有形激励和无形激励,有形激励一般是指一些物质性激励,这也是激励的基础。无形激励则是指一些成就、地位、社会认同感等,这也是激励的根本。通过两者结合,能够大幅提升激励工作的效果。因此,事业单位经济管理部门在展开激励工作时,要尝试将有形激励和无形激励融合起来,以此提升激励效果。另外,事业单位在展开绩效考核时,可以尝试将正面动机和负面动机结合起来,当员工的表现符合单位的预期要求时,可以对他们进行相应的激励,若是他们的表现不符合预期,则可以对他们进行处罚,这也是公平性合理性原则的重要表现。
另外,在展开事业单位的激励工作时,要秉承适时原则。在对员工展开激励时,要选择正确的激励时间,这样能进一步提升员工的工作热情,让他们的工作效率进一步提升。另外,在展开激励工作时,领导要做好员工的调查工作,保证激励内容符合员工的需求和期待,这样才能保证激励效果,提升激励的实际作用。
激励机制在事业单位人力资源经济管理中的实践问题
一、缺乏激励机制标准
在展开事业单位人力资源经济管理激励机制实践时,缺乏一个激励机制标准,这样会对实际的激励效果产生很大不良影响。实际上,具体化的激励机制标准是对员工展开激励的基础,员工能够明确自己的行为会获得哪些激励,这对提升他们的工作积极性意义重大。但是,很多事业单位在展开人力资源经济管理激励机制实践时,制定的激励机制标准较为宽泛,各种要求不够具体,这样会导致后续在执行中遇到很多问题,从而引发一些不必要的麻烦。同时,一些单位在展开人力资源经济管理激励机制标准制定时,存在一刀切的情况,难以针对不同员工的实际情况展开合理化评价,这样会导致部分员工出现付出与回报不成正比的情况,从而极大影响他们的工作积极性,难以突出激励机制的效果。长此以往,部分员工甚至会出现消极怠工的情况,从而影响事业单位的进步。部分事业单位虽然秉承“多劳多得”的原则展开激励工作,但是不同单位的工作内容不同,一些员工虽然劳动量很大,但是对于事业单位的效益增长并不高,这样也会影响激励公平性,从而导致一些员工出现抵触情绪,影响了事业单位的进步与发展。
二、难以调动员工积极性
人力资源经济管理激励机制实践方式较为多样,事业单位可以结合自身的实际情况,选择适合的考核方式,人力资源评估工作存在一定的主观性,激励评定周期也存在不稳定的情况。当前,部分事业单位采用的激励评定方式较为陈旧,难以发挥出激励机制在人力资源经济管理中的应有作用,这就导致本来很好的激励工作中出现了走过场、敷衍了事的情况,极大影响了事业单位的内部团结。另外,部分事业单位对于奖勤罚懒的理念贯彻不够深入,导致部分员工仍存在平均主义的思想,难以主动参与到工作中,对自身的各项能力提升关注不足。长此以往,将会难以调动事业单位员工的工作积极性,从而导致激励机制和实际的工作内容出现脱节的情况,从而对人力资源管理工作的效果产生影响。同样的,若是事业单位的激励机制够不严谨,很容易导致员工出现失望的情绪,这样会导致事业单位的发展受到阻碍作用,不利于后续工作的顺利开展。此外,一些事业单位在展开人力资源经济管理激励机制实践工作时,常会随意改变考核的重点,未能结合员工的实际情况展开考核模式的革新与优化,存在很强的主观臆断性,这也是影响人力资源经济管理激励机制实践效果的原因之一。
三、激励氛围不浓厚
为提升人力资源经济激励水平,必须重视对良好氛围的构建,这样才能激励更多人参与到日常工作的革新与优化中,从而提升他们的工作效果。但是,当前很多事业单位的激励氛围并不浓厚,员工参与激励活动的主动性较为不足,这样会对之后各类工作的开展产生很大阻碍作用。现阶段,很多单位都开始对员工展开多元化的评价和激励,以此激发员工的创造性、积极性,提升他们的工作效率。但是,仍有一些事业单位的领导在展开人力资源经济管理工作时,采用传统的管理理念,在对员工展开奖励时所用的奖品也非常主观,难以满足员工的实际需求,这样会导致激励工作缺乏客观性,员工难以凭借自身的工作获得想要的薪资待遇。另外,一些单位在展开激励机制的制定时,并没有设立一个合理、科学的工作流程,这样会对激励的落实产生很大影响。部分事业单位的激励机制考核存在一定的随意性,甚至很多单位的激励评价表格是由员工自己填写、互相评价。同时,由于事业单位的考核和年终奖有关,这样会导致员工之间无论是互相评价还是自我评价,都不会过度扣分,部门的大部分员工分数都比较高,这样很难突出激励的价值,甚至一些员工会将其当成一种固定的福利。若是长期开展这种良莠不分的表面化激励,很容易导致激励机制丧失作用,不利于提升员工的工作水平。
激励机制在事业单位人力资源经济管理中的实践策略
一、完善激励机制标准,开展多样激励措施
为提升激励机制在事业单位人力资源经济管理中的实践效果,必须建立一个更为标准的激励机制,这样才能为之后各类工作打下坚实基础。同时,工作人员还应积极引入多元化激励措施,以此提升员工的工作满意度,保证激励工作效果。在展开激励机制标准的制定时,不要局限于工作量,应从不同的角度、层面展开思考与分析,考核机制不能太死板,这样才能保证考核质量。在展开激励措施的研究时,应从员工的实际需求出发,尊重他们的情感需求,定期对员工的需求展开调查,这样方可大幅提升激励的效果,让正向作用更明显。现阶段,很多事业单位并没有将绩效评估的重点引入到实际工作中,这样会导致绩效评估体系不够合理、科学,极大影响了实际评估效果。在实践活动中,对于评估数据的分配不够合理,难以结合市场的实际变化选择适合的激励手段,对于员工的需求分析不够深入,这样会对后续激励工作开展产生阻碍作用。为此,事业单位应重视对激励措施的拓展与优化,结合员工的需求展开革新工作。在展开激励机制的引入前,可以对员工的需求、实际工作情况等展开分析,以此保证激励机制符合员工的实际情况,在激励评价方面,事业单位领导除了可以考察员工的工作态度、工作能力,还可对他们的综合素养、道德品质等展开评价,以此帮助员工获得更长远、全面发展,提升其工作综合水平。通过展开更为灵活、科学地激励,能够让员工的工作效率、工作主动性进一步提升,助力事业单位更长远发展。
二、激发员工主动性,坚持公平正义
为提升激励机制在事业单位人力资源经济管理中的实践效果,必须重视对员工主动性的激发,这样才能大幅提升工作开展效果。在以往的激励活动中,很少有单位能够对员工展开有效督促,监督理念、激励制度不够合理,激励评价中难以坚持公平公正原则,这样会对员工的工作主动性产生很大阻碍作用,还会影响他们对激励机制的重视程度。为此,在展开实际工作时,单位领导应坚持公平公正原则,做好对员工的考察工作,将考核与激励机制更有效融合,保证员工工作的合理性和激励的多元化,这样才能促使事业单位得到进一步发展。另外,事业单位在展开激励工作时,应避免出现朝令夕改的情况,这样不利于单位的内部团结,也会影响领导威严的树立,极大影响了单位的未来发展与进步。领导干部应对自己提出更高的要求,这样才能更好地为员工做榜样,提升员工的工作质量。在日常工作中,单位领导要奖罚分明、以身作则,对于表现优异的员工要及时给予奖励,让他们的工作积极性进一步提升。此外,员工若是遇到生活、工作中的问题,单位可以为他们提供一定的帮助,这样才能让员工全身心投入工作中,提升其工作效率。
三、展开优质培训,营造良好氛围
为提升激励机制在事业单位人力资源经济管理中的实践效果,必须重视对良好氛围的营造,这样才能让员工在工作中更好地感受到工作的价值和意义,这对员工发展、单位进步有极大促进作用。为此,事业单位应结合实际情况,定期对员工展开思想教育培训和良好氛围构建工作,保证各个方面的工作顺利开展。同时,事业单位应重视对员工激励意识的养成,避免其出现“当一天和尚撞一天钟”的思想,这样方可促使其更为主动、积极地参与到工作中。管理层可以通过展开思想素质培训稳定员工情绪,使其更主动地参与到自我提升中。另外,事业单位可以结合实际情况定期举办一些专业培训活动,构建一个更为完善人才管理制度,采用更为合理化、个性化的评价激励手段,让单位现有制度与管理制度结合,大幅提升对员工的管理水平。在对员工进行培训时,事业单位要重视对互联网技术的引入,还可利用微课等方式,引导员工完成更高水平的知识探索,让他们的道德品质、综合素养等得到进一步发展。通过提升员工的思想素质,能够为之后激励机制的实践打下坚实基础,大幅提升事业单位后续工作开展质量。
总结
综上所述,为提升人力资源经济管理激励机制实践效果,事业单位可以从完善激励机制标准,开展多样激励措施;激发员工主动性,坚持公平正义;展开优质培训,营造良好氛围等层面入手分析,以此在无形中促使事业单位人力资源经济管理激励机制实践质量提升到一个新的高度。
(作者单位:河南省学生资助中心,河南 郑州 45004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