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侯艳
“双减”政策的实施为青少年心理健康提供了新的发展机遇,同时也对家校社协同育人机制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本文以“双减”背景下青少年心理健康为研究核心,探讨家校社协同在促进青少年心理健康中的作用机制及优化路径,旨在为“双减”背景下青少年心理健康的发展提供理论支持与实践指导,推动家校社协同机制的优化与创新,助力青少年健康成长。
关键词:“家校社协同;双减;青少年心理健康”
以家庭教育为基础:赋能奠基
在“双减”政策背景下,家庭教育作为青少年心理健康发展的基础性力量,家长作为孩子成长的第一任教师,其教育能力与家庭氛围的营造直接关系到青少年的心理健康状态。因此,提升家长的教育能力,营造温馨和谐的家庭氛围,是优化家校社协同路径的关键环节。首先,家长需要积极提升自身的教育能力,认识到心理健康教育的重要性,并掌握科学的教育方法。家长应当了解青少年心理发展的特点和规律,学会倾听孩子的内心需求,避免过度干预或忽视孩子的情绪变化。通过学习心理学知识和家庭教育技巧,家长能够更好地理解孩子的情感需求,建立良好的亲子关系,为青少年的心理健康发展提供有力支持。其次,家庭氛围的营造是家庭教育中不可忽视的重要环节。温馨和谐的家庭环境能够让孩子感受到安全与被爱,从而形成积极的自我认知和健康的心理状态。家长可以通过日常的家庭互动,如共进晚餐、亲子游戏等,增进与孩子的情感联结,让孩子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感受到家庭的温暖。同时,家长应当避免将家庭氛围过于功利化,减少对学业成绩的过度关注,转而注重孩子全面发展的需求,帮助孩子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和人生目标。此外,通过定期开展家长培训工作,高校可以为家长提供系统的家庭教育指导和实践活动。
以学校教育为主导:主体实施
学校应当以心理健康教育为核心,通过构建专业化的教师团队、优化课堂教学形式以及结合“双减”政策引导学生参与课外活动,全面提升青少年的心理素质和心理健康水平。首先,学校需要组建专业的心理教育教师团队。心理教育是一项专业性极强的工作,需要教师具备扎实的心理学知识和实践能力。学校应当定期组织心理教师参加专业培训,学习最新的心理健康教育理念和方法,提升教师的理论水平和实践能力。同时,学校可以邀请心理学专家、学者进行讲座或指导,为教师提供持续的专业支持,确保教师团队的专业性。其次,结合“双减”政策,学校应当引导青少年积极参加课外兴趣小组。在“双减”背景下,学生的课业负担有所减轻,学校可以利用课余时间组织形式多样的课外活动,如体育运动、艺术创作、志愿服务等,帮助学生放松身心,还能培养他们的兴趣爱好和团队协作能力,从而提升心理健康水平。最后,学校应当优化课堂教学形式,丰富多元化的教学方法。在心理健康教育中,学校可以通过情境创设、游戏活动、角色扮演等方式,将心理健康知识融入课堂教学中。
以社会教育为依托:支持联动
在“双减”背景下,社会教育作为家校社协同育人的重要组成部分,承担着为青少年心理健康发展提供支持和保障的重要作用。通过构建社会教育的支持联动机制,能够有效整合社会资源,形成多方协同、共同发力的青少年心理健康教育格局。首先,积极开展青少年心理健康知识的宣传与教育工作是社会教育的重要任务。通过多种渠道,如社区讲座、公益活动、网络平台等,向公众普及心理健康知识,帮助社会大众正确认识青少年心理发展的特点和规律,消除对心理问题的偏见和误解。其次,设立心理咨询平台与热线是社会教育支持联动的重要举措。通过整合社会资源,吸纳心理健康领域的专家、志愿者等专业力量,为青少年提供便捷、专业的心理指导服务。这些平台和热线可以为青少年提供心理问题的初步筛查、咨询服务以及危机干预等支持,帮助他们在遇到心理困扰时及时获得帮助。同时,通过志愿服务的形式,能够吸引更多社会力量参与青少年心理健康教育,形成全社会共同关注青少年心理健康的良好氛围。
结束语
总之,家校社协同机制的优化不仅是应对“双减”政策背景下青少年心理健康问题的重要举措,也是实现教育高质量发展的重要途径。通过不断探索与实践,家校社协同机制将为青少年心理健康发展注入更多活力,为培养身心健康、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提供坚实保障。
参考文献:
[1]李海龙;李广海.中小学家校社协同育人的价值、困境与实现路径[J].教学与管理,2022(24).
[2]韩天骄;苏德.“双减”背景下学校教育提质的内涵、价值、路向[J].中国电化教育,2022(05).
[本文系2024年陕西省教育科学“十四五”规划课题:“双减背景下家校社协同促进青少年心理健康发展联动路径研究”(项目编号:SGH24Y3065);2024年榆林学院教改项目“新时代地方高校中小学教师专业发展的培养模式探索研究”(项目编号:JG2415);2024年榆林学院横向项目“企业员工EAP心理健康应用研究”(项目编号:H2024060023);2024年榆林市教育科学规划课题:“家校园共育儿童家庭教育的路径研究”(项目编号:YWX240175 )的研究成果。]
(作者单位:榆林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