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柴沟堡镇东洋河村的蔬菜种植大棚。 怀安县委宣传部 供图
实施总投资2亿元的子项目18个,争取中央、省级资金1.75亿元
实现试点地区农村居民人均收入增加15%以上,特色种养加工产业产值增加2亿元以上
全县共有肉羊养殖场(户)1800余户,全年肉羊屠宰量近100万只,约占全市屠宰量的1/3,全年累计销售精细分割产品2亿多元
本报讯(通讯员高景山 郝大钊)近年来,怀安县立足自然禀赋,以“改变种养结构、改进种养模式、提升生产质效”为路径,不断优化产业结构,持续强化农业品牌建设,助力县域特色农业产业高质量发展,为乡村振兴蓄势赋能。
特色产业助农增收
日前,笔者走进位于左卫镇东房子村草莓种植基地,大棚里暖意融融,颗颗草莓点缀在一片翠绿之中。据了解,预计每个大棚年收入可达7万多元。在位于柴沟堡镇东沙洼村口的蔬菜交易点,只见一辆京牌货车正在装菜,这些蔬菜将发往北京新发地市场,而附近村镇的村民也会将自家产的蔬菜运往这一交易点进行销售。
近年来,该县成功申报国家农村综合性改革试点试验项目,围绕产业发展、数字乡村、助农增收、基层治理4个方面,实施总投资2亿元的子项目18个,争取中央、省级资金1.75亿元,让更多群众享受发展成效。
怀安县通过实施特色传统豆制品、肉羊生猪精深加工示范基地等项目,进一步延链补链强链、培育壮大富民产业,带动30余家肉制品等特色农产品企业和合作社共同发展,实现试点地区农村居民人均收入增加15%以上,特色种养加工产业产值增加2亿元以上;实施玉米数字化智能化种植、肉羊黑猪数字化养殖等项目,有效推动全县特色产业数字化、智能化转型,建立全程物联监控、农产品质量安全追溯等体系,大幅提升鲜食玉米和肉类产品产量品质;实施乡村生产经营能人培训实践、特色农产品技术引才惠农等子项目3个,有效提升农民种植养殖技术,推动农业技术落地转化;实施“红色代办”一站式服务、农村人居环境改造提升等项目,全面补齐农村基础设施短板,实现人居环境明显改善、乡村治理有效提升。
主导产业做优做强
1月11日,怀安羊肉区域公用品牌战略发布会在国家会议中心举行。本次活动旨在通过发布怀安羊肉区域公用品牌,吸引上下游企业协同联动,加速全产业链优化升级,实现产业集群化发展,进一步提升产品附加值,为河北羊业转型升级“打样”。
近年来,怀安县通过改变种养结构、改进种养模式、提升生产质效,持续推动肉羊产业高质量发展,截至目前,全县共有肉羊养殖场(户)1800余户,全年肉羊饲养量60万只左右,年出栏万只以上规模养殖场10余户,规模屠宰加工企业6家,全年肉羊屠宰量近100万只,约占全市屠宰量的1/3。怀安已发展成为张家口肉羊屠宰中心、河北省四大羊肉屠宰基地之一。
怀安县羊产业的蓬勃发展,得益于该县着力铸品质、强品牌,因地制宜打造县域特色主导产业。该县通过建设数字化养殖管理和追溯系统,实现喂养、育肥、疫苗接种等全饲养过程数字化溯源和数据分析,有效覆盖40万只肉羊养殖规模。与中国农科院畜牧所建立合作,健全完善怀安肉羊养殖标准。同时,推动三联、宏都等屠宰企业改造升级肉羊屠宰生产线,全年累计销售精细分割产品2亿多元。与中国农科院农产品加工研究所建立合作,推出羊肉制品、预制菜等高端产品,全面提升肉类加工产品附加值。
建全链条提质增效
近年来,怀安县通过优举措、强实效,实现农业全方位高质量发展。
该县持续扩大有机富锶产业规模,与农业农村部食物与营养发展研究所建立合作,开展富锶农产品检测评估、品种筛选和标准控制,力争年内打造1至2个富锶产品品牌,着力打造全省领先的有机产业示范区;实施国家玉米单产能力提升、杂交黍子繁育制种等项目,持续提升全县种植能力和水平。实施酸枣种植示范项目,探索冷凉地区酸枣种植经验,全县种植面积突破3000亩。开展农业智慧化种植,搭建智慧农业管理系统和水肥精准调控数字化平台,覆盖4600亩玉米种植,持续提升种植效率和质量;持续推动产业融合发展,实施“羊鸣天下”京西农文旅融合项目,建设羊文化、羊美食农文旅综合街区。围绕“三农”开发研学基地和线路,打造田园农场、现代农业等研学基地。建成怀安电商产业基地,入驻电商企业30家以上,新增电商从业人员100人以上,实现线上线下销售总额达1.5亿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