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
力争城镇新增就业2000人、农村转移劳动力2000人
投资4530万元建设7所区域居家养老服务中心,精准实施120户特殊困难老年人居家适老化改造工程
投资332.85万元打造新城园口袋公园
本报讯(通讯员邢鹏飞 罗纳)近年来,万全区把实现好、维护好、发展好广大群众的根本利益作为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持续做好民生工作、办好民生实事,不断提高人民生活水平,保持社会和谐稳定,让广大群众获得感成色更足、幸福感更可持续、安全感更有保障。
突出共享,提升保障能力。今年,万全区将持续坚持教育惠民,加快嘉禾学校初中部教学楼、职教中心迁址新建项目建设,力争年内完工;坚持就医惠民,深化紧密型县域医共体建设,促进优质医疗资源扩容下沉,打造2个重点乡镇卫生院和社区医院,实现乡镇社区“国医堂”全覆盖,加快区中医院业务综合楼改扩建工程建成投用,让群众看病就医更加便捷;坚持就业惠民,充分发挥零工市场、“垣岗在线”等平台作用,加强劳动者职业技能培训,力争城镇新增就业2000人、农村转移劳动力2000人;坚持住房惠民,推动条件成熟的保障房项目加快完成收购,及时配租、配售,对“登记难”问题实行台账式管理,推动6336套房屋全部办理不动产转移登记;坚持养老惠民,投资4530万元建设7所区域居家养老服务中心,精准实施120户特殊困难老年人居家适老化改造工程,进一步完善养老服务体系;坚持文旅惠民,加快安家堡供销社修缮、高庙堡机车赛事基地、北新屯白龙洞越野露营基地、旧堡野生动物园、宣平堡康宁湖景区等14个重点文旅项目建设,全力打造京津游客周末文化体验、休闲旅游首选地;坚持体育惠民,组织举办自行车、健步走等赛事活动6场以上,实现高效利用。
突出开放,释放发展活力。今年,万全区将持续以完善交通网络促开放,积极争取上级资金,实施110国道万全城区段双向四车道建设项目,年内开工建设,加快推动558省道万全区第八滩段改建工程前期工作,抓好总长30.2公里的“四好农村公路”建设,加快洋河文化旅游公路基础设施、渠首旅游驿站等项目建设,打通乡村旅游发展脉络;以吸引外来人口促开放,深化户籍制度改革,全面梳理户口迁移、身份证办理、就业参保、生育入学等9大类28项事项清单,51名具体承办人员逐条逐项盯办,1小时内跟进服务,推动未落户常住人口平等享受城镇基本公共服务。
突出协调,汇聚发展合力。万全区坚持以文明城市创建为引领,深入实施人居环境、基础设施和安全保障三大提升行动,投资332.85万元打造新城园口袋公园,用好3.04亿元中长期特别国债资金,改造提升爱民路、滨河西路、康复路、站南北路、东升路、新合作易涝片区、西红庙东街等12条道路;用好管好乡村振兴衔接资金,滚动实施金沃鲜食玉米加工、宣平堡酸枣种植、膳房堡沙棘加工、万全裕仓源食品、天勤扩建智能化冷链仓储包装中心、北沙城饮用水加工等一批农业产业项目;全力办好2025年全国性鲜食玉米产业大会,擦亮万全鲜食玉米“金名片”;学习运用“千万工程”经验,力争创建省级和美乡村8个,改建养护农村公路20公里,改造农村户厕310座,新建公厕3座。
突出绿色,厚植发展潜力。万全区通过实施“蓝天”行动,PM2.5年均浓度稳定在25微克/立方米以下,确保全区空气质量稳定向好;实施“碧水”行动,严格落实河湖长制,加快推进污水净化研究中心改扩建工程,地下水水质稳定达标,集中式饮用水水质100%达标;实施“绿地”行动,持续抓好张承造林工程,积极申报3000亩的省级财政森林质量精准提升项目,有序推进5个村庄绿化提升;实施“净土”行动,开展土地污染源头防控行动,加快“无废城市”创新试点建设,统筹推进建设用地土壤环境准入管理、土壤重点企业管控、危废收集能力建设,常态化整治农业面源污染和化肥农药减量;实施“降碳”行动,抓好林业碳汇20.48万亩资源开发,加强与市塞林集团合作,力争实现全区林业碳汇项目首批签发;实施“节能”行动,深入开展节约型机关、绿色家庭、绿色学校、绿色社区、绿色商场等创建行动,加快推动新能源充电桩项目,力争建设智慧充电桩878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