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9

高水平教育开放释放“职教出海”新动能 2025年03月27日

□曾菁

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在关于“深化教育综合改革”的重要部署中提出“推进高水平教育开放”。近年来,中国职业教育借助高水平教育开放的时代契机,不断深化国际教育合作,实现“职教出海”跨越式发展。

高水平教育开放助力“职教出海”的价值之道

中国职业院校面向全球合作,高水平教育开放释放职教“出海”新动能。一是高水平教育开放扩大职教合作国际“朋友圈”。首先,高水平教育开放为中国职业教育搭建合作平台,让更多富有创造力的职业教育集团扬帆“出海”,扩大办学的国际场域;其次,高水平教育开放为中国职业教育“出海”提供坚强政策保障,国家根据不同类型的高校制定高水平教育开放的配套政策,“职教出海”迎来政策发展的红利时期;最后,“职教出海”激发中国教育国际化发展内驱力。鲁班工坊、郑和学院等职教项目在海外结交世界“朋友圈”,“教随产出、产教同行”成为“职教出海”新模式。二是高水平教育开放实现职教发展提质增效。中国职业教育在强化本土化发展的同时,不断引领世界职业教育发展。实现这一目标需要在基于现代化职业教育发展的前提下增强中国职业教育的国际化程度。三是高水平教育开放提升中国职教国际话语权。近年来,中国职业教育强化制度型改革,加快国际化进程,在职业技能的评估标准与资格认证上与国际接轨;在技能服务的标准上输出“中国标准”;在职业教育的合作机制搭建上实现中国话语提升;在组建区域性职业教育国际化联盟等方面搭建合作平台,不断夯实中国职业教育“出海”合作的国际话语权,提高职业教育中国方案的世界认可度和国际声誉。

“职教出海”从“跟跑”到“领跑”的发展之道

随着几代职教人不断接续奋斗,中国职业教育形成了一批具有突破性、示范性的中国职教国际品牌,实现了由规模“跟跑”到质量“领跑”的“弯道超车”。一是坚持创新引领,打造世界级职教联盟品牌。职业教育高质量发展是规模效益和标准效益的双向结合。当前,职业院校要抓住高水平教育开放的时代红利,通过创新驱动,打造职教联盟品牌、构建职教国际化共同体、创建职教国际服务中心,开展国际职教标准化输出等持续领跑世界职教。二是要坚持国际标准领跑,掌握“职教出海”合作主动。中国“职教出海”不仅需要规模效应做支撑,还需要坚持标准领跑,才能构建中国职教国际话语体系,要积极推进中外合作办学项目,开拓境外办学品牌,制定国外合作的本土化师资培训标准;要输出中国特色职业教育标准、组建区域性职业教育国际化联盟,拓深“中文+职业技能”的高端职教发展模式;要构建中外“政行校企”合力推动中国职业技术教育标准输出的共同体,发挥校企海外合作的集团优势,不断建构中国职业技术教育国际辐射力。三是坚持合作共享理念,贡献“职教出海”的中国智慧。中国“职教出海”不仅是中国教育现代化发展的布局,也是打造世界职教命运共同体的必由之路。要依托“一带一路”沿线交往,服务发展中国家职业教育人才培养,共建友好型职教合作;要为世界友好国家带去中国职教的人才培养、技术标准、制度规范,实现与世界人民共享职教发展成果的教育外交新成效;要从原来的资源要素、人才流动的双向合作转向如今的职教服务、职教标准“出海”,以合作、共享、可持续发展理念推动构建职教全球发展共同体建设。

“职教出海”行稳致远的实践之道

推进高水平教育开放是中国“职教出海”内生发展的动力之源,持续高效地推动“职教出海”必须从服务国家发展需要,推广国际标准,加强职教高端师资人才培养方面着力。首先,以国家需要为先推动职教有序“出海”。一是要坚持优中选优的原则,从众多职业院校中遴选具有国际发展潜力的学校作为试点和培育单位,坚持中国特色、世界标准的原则有序推进“职教出海”;二是根据国家发展的需要,在国际职业教育领域布局重点行业和重点领域,实现“职教出海”带动国家制造业等领域对标国际需要;三是制定中国职教“出海”的遴选标准和实施规范,形成职教海外合作的评估机制,并动态实施“职教出海”风险预警,突出安全“出海”。其次,加快“职教出海”服务标准的推广力度。一是根据国际职教发展前沿要求,制定及推广符合世界需求的国际职教标准体系,建设打造国际化职教课程体系和教材资源使用标准体系;二是制定并推广职教国际化人才培养及服务国际需要的职教培训标准,通过国际认可—国际通用—国际引领的进阶模式与世界分享中国职业教育的教学模式、专业标准、技术标准;三是在国际合作中增强主动权,有效推进国际技能培训的互换认证,提升职业教育专业发展的海外适应性和引领力。最后是持续培养“职教出海”需要的高端人才。一是高起点、高规格培养职教师资,形成具有国际视野、中国风范的职教师资团队;二是强化师资队伍的世界性,通过“内培外引”,搭建混合式国际教学团队;三是持续优化职教师资的学历结构和职称结构,积聚高层次职教人才,服务职教“出海”高端智库建设。

(作者单位:广西建设职业技术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