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芦小刚 张欣 张小明
《关于深化中小学人工智能教育的指导意见》明确阐述了面向小学推广AI学伴和AI导学应用的方法和路径,旨在将AI教育普及到小学教育教学的全过程中,为培育符合新时代标准的社会主义接班人添砖加瓦。这为AI陪伴学习在小学教育场景中的创新应用指明了方向,即小学教师可以将AI陪伴学习用于课程体系构建、实施教学评估、整合教学资源、创建教学环境等环节,通过组织多样化的AI学习活动,激发学生的学习动力,全面实施“立德树人”的教育任务,创建新的教育生态。
做好课前学情诊断
AI陪伴学习为小学教师在教育教学中建设智慧课堂提供了新思路,对于其实施个性化、精准化教学具有很大的帮助。具体来说,小学教师可以借助AI陪伴学习的智能化学情诊断功能,结合学生的认知发展水平,对他们的知识掌握情况进行客观、全面地分析,从而在备课环节因生制宜、因地制宜地结合已有的教学经验,围绕具体的教学目标制定科学的教学计划,从而使之更加贴合学生的实际学情。这也是AI陪伴学习所具备的核心优势,它能够通过内部的数据处理和模式识别功能,有效收集、分析学生的各项学习行为和习惯,并将其转化为辅助教师进行教学优化与创新的各项直观数据。由此可见,AI学习陪伴助力教师发现学生个性化需求,强化优势,攻克弱点。因此,在AI陪伴学习的加持下,小学教师能够通过做好学情诊断工作帮助学生在把握自己学习节奏的前提下,探索适合自己的最佳学习路径。这有助于提升小学教育质量,突出学生主体。例如,教师可利用智能App发布预习任务,用AI诊断功能分析学生预习情况,并生成学情报告。这有助于教师掌握课堂重点,针对性教学,构建高效课堂。
赋能个性学习课堂
传统教学视域下,小学课堂的教学生成往往是固定不变的。这导致枯燥乏味的课堂教学很难调动学生的主观能动性,也很难吸引他们主动参与课堂构建。同时,传统一对多的班级授课模式致使教师很难捕捉学生在课堂互动中形成的个性化想法,给予他们个性化的指导与帮助。随着AI陪伴学习在小学教育场景中的广泛应用,传统教学视域下师生的角色关系正在悄然发生变化。AI陪伴学习可以把教师从以往重复性、标准化的教学任务中解放出来,降低其工作负担,从而使其更好地关注学生群体的全面发展。在AI陪伴学习的支持下,小学教师逐步从以往的知识传授者转变为学生学习与生活上的引导者、合作者,从而引领学生在活动创新中创建出良好的教学生态。例如,小学教师可以利用AI陪伴学习与学生进行趣味性的课堂互动与协作,结合他们的兴趣爱好、学习习惯创建丰富多样的课堂活动。具体来说,小学教师可以将传统以线下为主的单向互动延伸至网络空间,利用腾讯课堂、云朵课堂等在线协作平台,为学生创建具有虚拟性的可交互教学环境。AI陪伴学习提升了课堂教学的灵活性和学生的学习兴趣。它有效促进了传统教学模式的变革,并为个性化学习课堂的创建提供了可能性。
构建智能反馈机制
传统视域下小学教育教学的评价工作主要依赖教师的主观观察和期末考试,这种较为片面的模式极易产生偏差,也很难综合评估学生核心素养的发展情况。AI陪伴学习在小学教育教学中的创造性运用,为教师实现实施评估与反馈提供了良好的现实条件。对此,小学教师可以通过构建智慧评价体系,借助AI陪伴学习实施个性化评价与支持。在利用AI陪伴学习构建智慧评价体系的过程中,教师应积极优化、创新传统的评价指标和评价方法,通过设置多样化的教学评价指标,对学生的创新精神、合作态度等各方面的能力进行全面科学的评价。例如,利用AI陪伴学习的自适应学习系统对学生的学习表现进行实时追踪和记录,并借助智能算法分析和统计他们的互动数据、测试答题、作业提交等情况,进而根据他们学习特征和学习习惯给予其个性化的学习建议和反馈。借此为学生提供个性化的评估与反馈,可以有效提高他们的主观能动性。此外,AI陪伴学习的应用对于促进教师专业发展与教育科技的深度融合具有重要的帮助。AI陪伴学习所提供的关于分析学生学习行为和成绩的详尽数据报告为教师优化教学设计提供了针对性的意见,可以让他们在调整教学策略、教学内容的过程中显著提升自身的专业能力,以及运用科技工具进行教学设计和评价的数字素养,有效促进了小学教育教学评价体系的现代化发展。
结语
总而言之,AI陪伴学习在小学教育场景中的创新应用,逐渐打破了传统教育教学模式对于培育学生核心素养的束缚,能够让教师结合学生的实际需求打造个性化的教学课堂,从而有效彰显AI陪伴学习赋能小学教育教学提质增效的优势。需要注意的是,小学教师也应警惕AI陪伴学习可能引发的数字伦理风险,确保其在教育场景中的科学合理应用。
[本文系2024年度石家庄市高等教育科学研究项目“智能陪伴式学习在小学教育场景中的使用研究”(20241033);2024年度河北省应用技术大学研究会课题“小学教学模式在‘互联网+’时代的转型研究”(JY2024211)]
(作者单位:芦小刚,石家庄学院,河北 石家庄050035;张欣,河北省新乐市第一中学,河北 石家庄050700;张小明,石家庄高新区第一实验学校,河北 石家庄05003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