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讯(通讯员乔溪)今年以来,承德市不断提升服务经营主体效能,积极拓展生态价值实现路径,让“绿水青山”成为当地群众增收致富的“金山银山”。
推进环境资源资产化市场化交易。全市降碳产品累计备案500余万吨,居全省首位。塞罕坝机械林场实现全国温室气体自愿减排交易市场重启后我省首笔交易,交易碳汇量1.9万吨、金额100万元。推进碳资产化改革,承办省降碳产品价值实现签约仪式,率先拓展降碳产品会议和办公场所“碳中和”实现路径。印发《关于深化排污权交易改革的若干措施》,组织完成排污权交易55笔,交易金额488万元。
开展承德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兴隆经济开发区省级环评试点,及平泉市经济开发区等4家园区市级环评试点建设,实施免于环评备案管理、简化污染物总量指标审核等环评改革措施。
将176家企业纳入执法正面清单,实施差异化监管。实行入企审批制度,完善多部门联合执法检查机制,最大限度减少对企检查次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