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讯(通讯员王露露 穆叶)非物质文化遗产是中华民族传统文化源远流长的精华所在,也是百姓奔向富裕之路的重要途径。近年来,辛集农商银行把金融助力非遗产业发展作为推动乡村振兴工作着力点,充分挖掘金融服务需求,量身定制金融产品,助力非遗技艺传承发展。
在旧城镇乡村振兴金融服务综合体的一间工作室内,绣花工人们正飞针走线,赶制千层底布鞋订单。经过一针一线手工缝制,一双双带有吉祥寓意的国风文创布鞋就制作完成了。
五毒(福)绣是辛集市非物质文化遗产。多年来,非遗传承人王莎深入研究“五毒绣”工艺,成立河北封面是花服饰有限公司,延伸设计出一系列与文化相结合的手作产品,深受市场欢迎。
非遗文创凭实力“圈粉”,迎来业务快速发展期。原来的工作场地已经远远满足不了其发展需求。辛集农商银行在了解这一情况后,主动发出邀请让其入驻乡村振兴金融服务综合体,免费提供了近150平方米的工作室,带动周边70余名闲散劳动力就业。
“现在场地变大了,工人也增多了,带动了周边各村劳动力就业。”河北封面是花服饰有限公司车间主任王频说。
此外,辛集农商银行还着力解决客户融资难、融资贵的问题,提供贴心金融服务,将农户申贷转为银行送贷,有效以金融活水精准浇灌非遗产业,为乡村振兴注入新动能。
王频告诉记者,去年公司接到了一笔大单,急需购买一批香云纱原材料,资金紧缺,农商银行主动服务,第一时间为我们发放了20万元的信用贷款,2个工作日就到账了,解决了我们的燃眉之急。
目前,王莎的公司生产经营规模不断壮大,并创新推出各类文创产品,涵盖服饰、手工布鞋、家居软装、文创礼品等,产品销往京津冀、深圳、上海、浙江等地。
辛集农商银行党委委员、副行长耿旭介绍,截至9月末,发放惠农快贷、农贷宝贷款、新农速贷等信贷品种20余款,累计投放涉农贷款105亿元。
注重传承创新,为非遗文化注入持久生命力。辛集农商银行将不断创新金融服务模式,提升金融赋能效应,在辛集大地描绘出一幅金融支持乡村振兴的农商画卷。
耿旭表示,下一步,将继续以助推乡村振兴为目标,全力当好乡村振兴主办行。围绕实施乡村振兴全面推进行动,持续推动重点农产品等传统领域产业升级发展,积极推动特色化金融服务,聚焦“一业一品”,推出系列信贷产品,持续提升金融服务质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