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7

塞北管理区:耕“云”牧“数”强劲崛起 2024年10月24日

既不沿边,又不临海,靠的是接续奋进,拼的是创新引领,一个人口不足万人的管理区,竟创造出一个又一个奇迹,屡获殊荣:国家现代农业示范区、全国第一批畜牧业绿色发展示范区、全国农村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先导区、国家草原自然公园、第一批省级农业可持续发展试验示范区、河北省现代农业精品园区……去年又成功入选第四批国家农村产业融合发展示范园区。

这就是张家口市塞北管理区。

向新而行 牧中有“数”

塞北的前身是始建于1955年的河北省国营沽源牧场,地处北纬41°典型的农牧交错带和国际公认的黄金奶源带,风吹草低见牛羊,是绿色农牧产品的“天然工厂”,盛产牛奶、牛羊肉、马铃薯等优质农产品。

农牧业是其传统优势产业,一业独大如何变为多业俱强呢?

新一届区领导班子抢抓京津冀协同发展、国家可再生能源示范区建设、首都“两区”建设、京张体育文化旅游带建设等重大战略机遇,借力互联网、物联网、大数据、人工智能等技术东风,赓续奋进,“优一、接二、连三”,重构“草、奶、肉、薯、新能源、旅游”六大产业体系,在已建成的“国家农村产业融合发展示范园、国家现代农业产业园、沽源牧场旱作农业示范园”三园为基,创新向绿色农牧引领区、低碳经济先行区、融合发展示范区“三区”奋进,让农牧业插上人工智能的翅膀,全区跨步迈进数字化时代。

在农业种植上,农机精准作业开始已普及应用,从耕地、播种、灌溉、施药以及收获等生产环节建成并应用了“北斗”导航精准定位方式和无人控制方式。在畜牧业养殖上,全区8个奶牛规模养殖场均实现了奶牛智能养殖,每个规模牧场配套有“一牧云”“云养牛”等奶牛养殖场管理系统,所有生产信息可从平台中获取和上传至省级平台,实现了日统计、周汇总、月分析、年报告;“TMR全日粮”实现精准配比和投喂等,通过一系列数字控制和信息化手段,全区奶牛单产由原来的12吨以上提升到14吨以上,生鲜乳指标价格均高于全国平均水平。

“数”有专攻 建链强链

2023年10月26日,该区组团赴上海开展招商引资活动。今年7月26日设立上海陆家嘴设立“塞北农产品展示中心”,把塞北的奶、马铃薯、牛羊肉、杂粮等系列优质产品直销上海之后又一行动,组团走进中电科数智科技、上海菇缘农业科技、上海爱莱维数字科技等公司,寻求国内领先的数字化解决方案供应商,为全区高质量发展把脉。

为培育新质生产力,该区用活数字经济产业,持续建链延链补链强链。引进以色列现代农业和新能源一体化项目,总投资6.68亿美元,列入全省“100+10”签约重点外资项目,全力打造与外企合作典范样板,提升开放型、创新型、环境友好型经济发展水平。继续培强乳业和薯业产业链条,新上3条高端乳业生产线和1条年产万吨的薯业生产线,实施浩太法式薯条加工、光雨食品马铃薯综合加工厂、垦达乳品厂等项目,推进了工业产能升级倍增,成为全国第一大马铃薯全粉生产基地和全国第二大种薯繁育基地。新上投资1.3亿元的盛欣肉类精深加工项目,填补了肉业产业空白。引进河北振世能源塞北太阳能光热供热科研示范、3060阳光牧场创新示范项目,推动绿能广泛应用,逐步解决区内37万平方米居民绿能供暖和驻区企业21万吨蒸汽用热需求,促进传统产业和新兴产业融合发展。

该区先后引进了中科院农牧交错带生态研究院和中国农大塞北草地生态系统国家野外科学观测研究站项目,设立国家级产学研究平台,聚焦生态保育及产业发展等国家重大需求与科学前沿,投资9110万元实施草业高新技术产业园区项目,实施科技部“十四五”国家重点研发计划项目,建成塞北草牧业科技小院,打造2500亩露天试验室和养殖试验区,成功培育出塞北雪花羊肉。与国内10多家科研院所合作,持续打造全省首个2.3万亩的旱作农业示范园区,承接国家半干旱农业工程技术研究中心“河北农垦现代节水农业新概念实验试点”项目,建设“节水新概念”核心示范区。以节水、冷凉农业为主攻方向,申请发明专利1项,取得“河北省科学技术成果证书”1项、品种授权证书2项;选育出适合坝上地区种植的全株青贮玉米品种,结束了坝上高寒地区只能种植“青玉米”的历史;在亩产增加25%以上的基础上,成功探索出全生育期无灌溉的全株青贮玉米旱作种植模式,引领带动旱作农业高质量发展。

飞行小镇 新旅起航

全国航空航天模型锦标赛在黄土湾国家草原公园拉开序幕,这是国内最高级别的航空航天模型比赛之一,15个省市的37支代表队展开自由飞类和航天类两个大项的角逐,让人们大开眼界,以该区发展为主线的生态文明主题电影《塞北的雪》首映,这里又成为热搜。

近年来,该区通过生态保护、系统修复、综合治理,使黄土湾草原的完整性、生态性及生物多样性得到有效保护,极佳的净空条件和优质的气流气候,使塞北成为低空飞行赛事的绝佳举办地。

为此,塞北管理区深耕蓝天资源,搭建起集航空飞行、赛事培训、文化旅游于一体的平台,助力低空飞行赛事广泛开展。同时,持续加强特色景观展现、草原文化内涵挖掘、生物资源合理利用,推进生态旅游、康体运动和科普教育融合发展,实现草原生态、生产及生活三重功能的同步提升,把黄土湾国家草原公园建设为生态旅游与自然宣教的体验地、自然保护和生态文明建设成果的分享地。

耕“云”牧“数”,逐绿前行。如今,塞北管理区已驶入生态产业化、产业数智化、产城融合化的快车道,相信不久,绿富同兴、民殷业旺的新塞北展现世人面前。(文/图 王会文)